满江红 · 小红

白石风流,算南渡、词人班首。谁与对、金樽檀板,豪情未有。最是人生真得意,天晴红杏开时候。有美人、吹笛在花闲,春葱瘦。
愁何在,眉慵皱。头如雪,衰非丑。纵金貂已解,绮裘依旧。狂倚明窗挥彩笔,黄河远上旗亭奏。只暗香、博取小红来,也还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小住京华》是秋瑾的词作,表达了她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为国报效的决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的内容、历史背景及影响:

  1. 创作背景:词作《满江红·小住京华》是清末女革命家秋瑾的作品。该作品创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当时秋瑾十八岁时嫁至湖南人王廷钧,随夫移居北京。在北京期间,面对祖国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秋瑾深感无力,遂以词抒怀,表达了她对国家的深切忧虑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 内容解读:《满江红·小住京华》上阕描绘了秋瑾目睹祖国被列强欺凌、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的场景,抒发了她为国报效的决心。下阕则表现了作者作为一位女性,不甘屈服于命运,展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通过这首词,读者可以感受到秋瑾那种激昂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

《满江红·小住京华》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首充满爱国激情和反抗精神的诗篇。它展示了秋瑾在面对国家危难时的无畏与坚韧,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精神。这首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不仅因其艺术价值,更因其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