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 相思

山鸣泉喷。未抵春闺心曲恨。莫太惺忪。一阵东风花褪红。
鸭炉香冷。只索床前佯不省。亲切银釭。照我通宵坐竹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减字木兰花·相思是一首由曾廉创作的词,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爱人的深情思念和内心的哀怨。下面从几个关键方面来解析这首词:

  1. 诗词原文
  • 原文节选:山鸣泉喷。未抵春闺心曲恨。莫太惺忪,一阵东风花褪红。鸭炉香冷,只索床前佯不省。亲切银釭,照我通宵坐竹窗。
  • 诗词解释:这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诗人对闺中女子的深切思念。”山鸣泉喷”暗示着自然景色的生机,但无法缓解诗人心中的痛苦;”春风褪红”则形容了花朵在春风吹拂下逐渐枯萎,象征着爱情的短暂与易逝。
  1. 人物生平
  • 曾廉简介:曾廉是一位清代的文人,字伯隅,湖南宝庆邵阳县石牛山(今湖南邵东县汪塘乡)人。他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了国子监助教,并参与了编纂《大清会典》的工作。在戊戌维新运动中,他公开批评过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表现出一定的保守立场。在清末列强入侵之际,曾廉也表现出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该词作于清朝末年,当时中国正遭受外来侵略的严重威胁,国家处于多事之秋。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诗人的情感表达尤为复杂。
  • 个人经历:曾廉的一生经历了从科举成功到政治活动的转变,这些经历无疑对他的思想感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作为一位学者和文官,他的文学创作也深受其时代背景和文化素养的影响。
  1. 诗词鉴赏
  • 情感表达:此词以“相思”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描述相结合,传达了一种深深的愁绪。
  • 艺术特色:采用了典型的古典诗词形式——减字木兰花,这种格式使得诗歌更加精炼而富有节奏感,能够更好地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
  1. 文化意义
  • 情感共鸣:这首词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触及了普遍的人类情感,使得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 文化价值: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细腻情感和深邃哲思,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哲学的重要资料。

曾廉的《减字木兰花·相思》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也在情感上触动了无数同有离愁别绪的人们。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还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脆弱与坚强。通过欣赏和理解这首词,人们可以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进一步促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