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珠帘·春宴

一天月色清如练。晚烟空、开了蓬台深院。檀板更金尊,妙尽歌唱选。阮籍横眠依绣榻,况几度、青蛾勤劝。多劝。任大纛高牙,总难如愿。
不觉良夜沈沈,算诗人酒客,一场欢宴。座上是谁叹,借问心中恨。如汝人才皆令仆,那更禁、猿啼鹤怨。休怨。得放鹤山头,胜于南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曾廉的《真珠帘·春宴》是一首描绘春天宴会场景的词作。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作品: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曾廉,字伯隅,湖南宝庆邵阳县石牛山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举人。他不仅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佳绩,还涉足政治领域,参与编写《大清会典》,为当时的大学士徐桐所赏识。
  • 文学贡献:作为一位诗人,曾廉的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其诗作以细腻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展现了他对自然美、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1. 作品鉴赏
  • 艺术特色:《真珠帘·春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内涵受到赞誉。该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通过描绘宴会上的场景,传达了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其中“一天月色清如练”等句子,生动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晚画面,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 情感表达:通过对宴会上人物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曾廉巧妙地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思考。他的诗句不仅描绘了外在的欢宴景象,更深入地挖掘了人物内心的感受和情绪变化。这种情感的深度挖掘,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1. 文化影响
  • 时代背景:该作品创作于晚清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正面临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曾廉的作品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传统与现代的思考和探索。
  • 文学史地位:曾廉作为清代诗人的代表之一,他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真珠帘·春宴》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他的诗歌才华,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真珠帘·春宴》不仅是一首描绘春天宴会场景的词作,更是曾廉个人经历、情感和思想的集中体现。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