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公、是诚何意,明蟾多被云掩。容华盖世倾城色,嫁与北荒獯猃。君不念。坂九折、长途无若人心险。仙姿尚俨。试遥望荆门,青山隐露,犹数两三点。
丹青事,当日非关失检。明明人面堪验。黄金贩得蛾眉去,头项合教污剑。休诧艳。江水上、屈原宋玉皆迁贬。千秋一欠。任儿女英雄,同悲零落,拭泪袂犹染。
摸鱼儿 · 丹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摸鱼儿·丹青》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表达的诗歌,由近现代诗人曾廉创作。这首诗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具有独特之处,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下面是对这首《摸鱼儿·丹青》的具体分析:
作者背景:曾廉(1856-1928),字伯隅,湖南宝庆邵阳县石牛山人。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参与了国子监助教工作,并参与修撰《大清会典》,为徐桐所赏识。他的一生充满了政治和学术的活动,其作品也反映了这一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
诗篇内容:诗歌开头“问天公、是诚何意,明蟾多被云掩。”通过提问展现了诗人对天公的怀疑与不解。接下来的诗句则描绘了一幅壮丽但充满悲情的画面,如“容华盖世倾城色,嫁与北荒獯猃。”表达了一种壮美的外表下隐藏着的悲哀和无奈。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诗人的情感深度。
文学价值:从文学角度来看,《摸鱼儿·丹青》采用了典型的古典诗词形式,包括平仄押韵的严格要求和特定的韵律结构。这种格式上的规范性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和美感,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文学形式的重视和追求。
文化意义:该诗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它还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例如,通过描述一个女子的悲剧命运,诗人可能借此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同情和社会现实的批评。此外,诗中多次提到的“黄金”和“头项”,暗示了物质利益与人性的冲突,以及社会道德的沦丧,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文化主题。
《摸鱼儿·丹青》是一首集历史背景深厚、艺术表现力强及文化意味深长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曾廉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也可以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