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 相思

银盆打水慵于盥。空道花时天气暖。个人消息病相思,鸿雁传声衣带缓。
等闲又是银蟾满。梦短多应春夜短。银鞍白马若来时,一日三秋徐与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玉楼春·春恨》是宋代文学家晏殊的作品。这首词作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因为其优美的艺术形式,更因为它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和哲理思考。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号珠山,四川绵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在宋仁宗时期官至宰相,以文雅著称于世,与欧阳修并称“欧晏”。晏殊的词在当时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其作品多描写男女情爱,语言优美,感情细腻,深受人们喜爱。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此词作于宋仁宗时期,正值北宋中后期,国泰民安但内部矛盾日益凸显,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晏殊通过自己的词作抒发个人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
  • 个人情感:从晏殊的创作来看,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深情的诗人。他的许多词篇都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离别的感伤。在《玉楼春·春恨》中,晏殊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间接表达了自己对逝去恋情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这种手法使得他的词作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富含深刻的情感内涵。
  1. 诗词原文及鉴赏
  • 诗词原文:《玉楼春·春恨》
    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胡蝶乱。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
  •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内心的相思之情。开头两句“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胡蝶乱”描述了春风吹过园林西面的情景,荠菜花盛开,蝴蝶飞舞。紧接着“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春日画面,冰池边的绿色映衬着空旷,落红的香气已经随风飘散。
  • 接下来的“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这里的“游丝”象征着爱情中的牵绊和牵挂,“恨游丝短”则表达了因距离而产生的无奈和哀怨,而“尽日相思罗带缓”则透露出长时间的思念使得腰带松弛。
  1. 艺术特色
  • 情感表达: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精致的景物描写来传达作者的内心世界。词中的春天景象与内心情感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 语言风格:晏殊的词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词句富有诗意和音乐性。同时,他也善于运用典故和历史人物来增强作品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
  1. 历史影响
  • 文化价值:作为北宋的代表词人之一,晏殊的《玉楼春·春恨》对于研究宋代文学尤其是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不仅体现了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也展示了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
  • 后世评价:历代学者和评论家均给予这首词极高的评价。例如,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称赞其为“婉转清丽”,清代学者陈廷焯也认为其“深得风人之旨”。这些评价都表明了这首词的艺术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晏殊的《玉楼春·春恨》不仅是一首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的词篇,更是一首能够触动人心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