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 · 江上

兰桨双飞,洞口依微。神仙家、自古人稀。且跟渔父,背件蓑衣。正秫酒香,芦笋嫩,鳜鱼肥。
月色江声,一叶船归。绿阴中、犬吠柴扉。二三稚子,栩栩天机。念千字文,百家姓,千家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行香子·江上》是苏轼的一首词作,该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春二月,当时苏轼任杭州通判。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的内容:

  1. 词作背景
  •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苏轼的诗词作品广泛涉及政治、哲学、文化等各个方面,以其豪放派的风格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 创作时间:《行香子·江上》的创作时间为熙宁六年春二月,当时苏轼正在担任杭州通判。在巡视富阳时,他乘坐船只游览了七里濑的自然景色,并在此写下了此首词作。
  1. 词的主要内容
  • 自然景观描绘:苏轼通过“一叶舟轻,双桨鸿惊”两句,生动地描述了乘船经过七里濑时的景象。他形容小船轻盈如叶,双桨划动时惊动了水中的大雁,展现出一幅动静结合的江南水乡画面。
  • 人生哲学思考:在词的下阕,苏轼表达了对人生虚无的感慨以及对于江山长在的哲思。他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来反映内心的感慨。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苏轼的词作以豪放为主,但同时不乏细腻之处。在《行香子·江上》中,他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化的语言,使得整首词既有气势宏大的画面,又有情感细腻的笔触。
  • 意境营造:苏轼擅长通过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他的词作往往能够营造出一种既真实又超脱的意境。《行香子·江上》通过描绘江上的美丽景色,不仅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的喜爱,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1. 词的鉴赏
  • 美学价值:《行香子·江上》在美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不仅展现了宋代词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词中的自然景色和生活情趣,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 历史意义:该词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它是研究苏轼个人生平、思想及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资料,对于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行香子·江上》不仅是一首表达对江南水乡美景赞美的词作,更是一首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作品。通过这首词,可以窥见苏轼对自然美的感受、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他独特的人生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