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 即席

阶下泉声逼酒寒。杨梅红透水精盘。传杯三五纤纤手。虽久。月明犹在搭衣竿。
钟鼓楼前量刻漏。挥袖。人生何处不邯郸。莫待黄粱春梦醒。佳境。离离花影满阑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定风波·即席》的赏析

在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中,我们感受到了友情不受空间限制的深厚。相比之下,曾廉的《定风波·即席》则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

《定风波·即席》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与文人雅兴相得益彰的诗作。诗中的“阶下泉声逼酒寒”让人仿佛置身于幽静的庭院之中,听着泉水潺潺,感受着杯中的美酒带来的清凉。而“杨梅红透水精盘”则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使人联想到夏日里果实累累的景象,以及那晶莹剔透、如同宝石一般的美丽。

“传杯三五纤纤手”不仅勾勒出了一群文士围坐饮酒的情景,更是通过细节的描写,表现了他们在品茗论道时的愉悦和默契。“虽久。月明犹在搭衣竿”则巧妙地将时间流转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夜晚的珍视,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诗的后半部分,“钟鼓楼前量刻漏”和“挥袖。人生何处不邯郸”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哲理的世界。前者通过对城市生活的描绘,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后者则以“人生何处不邯郸”为引子,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生哲学的问题。这种提问,既是一种自我反思,也是对周围世界的深刻洞察。

“莫待黄粱春梦醒”和“佳境。离离花影满阑干”两句,则是整首诗的高潮和点睛之笔。它们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更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美好祝愿。

《定风波·即席》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诗歌,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自然、人生和理想的热爱与追求,也可以从中汲取到面对生活的勇气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