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 赠惜惜

有个佳人名惜惜,家临湖上仙洲。悔教夫婿觅封侯。三年曾有约,去去莫句留。
一桁虾须帘影动,十二打上帘钩。鸳鸯戏水乍沉浮。低头凝望处,面赤又抬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 · 赠惜惜》是一首由清代诗人曾廉创作的词。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人间情感的深刻理解。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曾廉,清代著名文人,自幼才华出众,3岁便能识字,10岁能属文,15岁时便考入县学,后被选入岳麓书院深造。他的文学成就斐然,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诗歌原文:《临江仙 · 赠惜惜》中,有佳人名惜惜,她家临湖上仙洲。“悔教夫婿觅封侯”表达了惜惜对于丈夫的劝诫,希望其不要为了功名利禄而牺牲自己的幸福生活。三年曾有约,去去莫句留”反映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与不舍之情。“一桁虾须帘影动,十二打上帘钩”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轻盈的帘影与悠扬的琴声相映成趣。“鸳鸯戏水乍沈浮”则形象地展示了鸳鸯在水中嬉戏的场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3. 作品鉴赏:《临江仙 · 赠惜惜》不仅在艺术形式上独树一帜,更在内容上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它以诗词的形式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世界,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深沉的人文关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文化意义:作为清代词作的代表之一,《临江仙 · 赠惜惜》不仅展现了当时的文化风貌,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学习这首词,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观念及其演变过程。

《临江仙 · 赠惜惜》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词作,也是对人性美与自然美的赞美。通过对它的学习和研究,人们不仅能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还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