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登楼观雨

高阁沧浪侧,轩窗四面开。
晚风吹涧水,空翠结庭槐。
飞鸟归林急,苍云带雨来。
碧梧一叶落,凉意满莓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立秋登楼观雨》是清代诗人曾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
  • 姓名与生平:曾彦,字季硕,华阳人,为太仆卿咏女张祥龄的室。他不仅在文学上有造诣,而且还是光绪甲午进士、改庶吉士以及大荔知县。
  • 诗歌创作:尽管有关曾彦的具体创作生涯和生平事迹记载较少,但他无疑是一位活跃于清代中期的文人。
  1. 诗歌全文及翻译
  • 原文节选:《立秋登楼观雨·其一》全文如下:高阁沧浪侧,轩窗四面开。晚风吹涧水,空翠结庭槐。飞鸟归林急,苍云带雨来。碧梧一叶落,凉意满莓苔。
  • 翻译赏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雨中登高望远的画面。诗人站在高阁上,四周风景如画,晚风拂过,涧水潺潺,庭前槐树被晚风轻轻吹动,形成了一种空灵的美。天空中的飞鸟急匆匆地归巢,而远处的山峦被雨水笼罩,云雾缭绕。最后,诗人观察到一棵梧桐树已经凋零,带来了秋天的凉意,同时也让脚下的莓苔显得更加清新。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迭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1. 文学特点
  • 意象运用:《立秋登楼观雨》中巧妙地使用了“晚风”、“空翠”、“空山”等意象,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
  • 情感表达:诗作透露出淡淡的哀愁和深深的怀旧之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1. 历史影响
  • 评价观点:虽然曾彦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可能并不为人所知,但其作品仍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它体现了清代中期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
  1. 文学鉴赏
  • 艺术手法:该诗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诗人善于使用象征和比喻,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 审美风格:诗作展现了清代文人的审美趣味,注重内心感受的表达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1. 现代视角
  • 文化传承:在当今时代,阅读和研究古代文学作品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了解曾彦的《立秋登楼观雨》,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 教育意义:《立秋登楼观雨》作为古典诗歌的一个例证,可以用于教学和研究中,帮助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表达。

《立秋登楼观雨》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也是清代文人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体现。对于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这首诗提供了一扇了解清代文人生活和情感世界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