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飔抟朝雨,清泠天半来。
始集璿铺蕙,末涤玉阶苔。
纷糅如累霭,漉奕似纤埃。
夙兴振容仪,重闺扃未开。
恬然绝尘虑,感古忽增哀。
戢羽思云举,奋鳞虑波颓。
进退难专志,素丝戚中怀。
从欲讵能极,终蹈箕山隈。
观潮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观潮雨》是清代诗人曾彦的一首古体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作者介绍:曾彦,字季硕,是四川成都人,其一生虽未及三十便英年早逝,但其作品却在当时备受瞩目,有《桐凤集》传世。曾彦的创作多采用仿古风格,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古典文化的深刻理解。
作品内容:《观潮雨》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通过对“观潮雨”这一特定场景的描绘,诗中不仅传达了对自然界美的赞美,还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与人生感悟。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艺术空间,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艺术特色:《观潮雨》在诗歌形式上采用了传统的五言绝句形式,简洁而富有韵律感。这种形式不仅便于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也使得诗歌更加朗朗上口,易于传唱。诗中的意象丰富,从清晨朝雨到傍晚的云雨,再到夜晚的清雨,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视觉与情感体验。这些生动的场景不仅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时间和变化的感受与思考。
文化背景: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往往面临着社会变革和个人命运的双重考验。在这样的背景下,曾彦的创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文化特征和思想倾向。《观潮雨》作为曾彦的代表作之一,其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为解读诗歌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和文化维度。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文人生活和思想状态的了解,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价值。
《观潮雨》不仅是一篇艺术性极高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以及个人情感世界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也能够增进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