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雨不发隔舟贻易玉俞

谁云相离远,咫尺江波中。
音容旷不达,所托心与胸。
心胸既默感,渐别亦愁充。
矧乃过三朝,何如九秋终。
理棹朝夕欢,系缆复分踪。
嘤嘤鸣思鸟,翩翩飞别鸿。
春雨润兰皋,轻烟媚远峰。
缠绵怀茂德,寤寐忆仪容。
岂无偕游览,温仁诚可从。
今彼性惋恋,兹情应与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滞雨不发隔舟贻易玉俞》是一首清代诗人曾彦创作的古诗。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谁云相离远,咫尺江波中。音容旷不达,所托心与胸。心胸既默感,渐别亦愁充。矧乃过三朝,何如九秋终。理棹朝夕欢,系缆复分踪。嘤嘤鸣思鸟,翩翩飞别鸿。春雨润兰皋,轻烟媚远峰。

  2. 诗歌鉴赏: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离别的哀愁情感。首句“谁云相离远,咫尺江波中”表达了诗人对彼此虽然身处咫尺之遥却感觉如隔天涯的情感。接下来的诗句通过“音容旷不达,所托心与胸”,描绘了因距离而产生的无法触及对方音容的遗憾,以及心中所承载的深情和期待。

  3. 艺术手法分析:此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其中最突出的是借景抒情。诗中的“春雨润兰皋,轻烟媚远峰”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象,更隐喻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感受和对远方的思念。同时,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诗人也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波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4. 历史背景:这首诗作于清代,其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其创作风格产生了影响。在那个时代,文人墨客普遍注重诗词的创作和表达个人情感,因此,《滞雨不发隔舟贻易玉俞》这样的作品很可能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感情表达的独特见解和技巧。

  5. 文学价值:从文学角度来看,《滞雨不发隔舟贻易玉俞》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展现了清代诗歌的特色。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为读者提供了一次心灵的触动和美的享受。

《滞雨不发隔舟贻易玉俞》不仅作为一首诗歌流传至今,其深邃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