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突兀俯城隈,客里同过坐石苔。
绝顶风烟愁立马,百年邂逅几登台。
海门浪屋潮头见,郡市鱼鳞水面开。
吴越兴亡俱在眼,那能词赋不生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西山突兀俯城隈,客里同过坐石苔。
绝顶风烟愁立马,百年邂逅几登台。
海门浪屋潮头见,郡市鱼鳞水面开。
吴越兴亡俱在眼,那能词赋不生哀。
《偕吴友圣登吴山》是一首充满哲理和历史感的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曾灿垣,字惟闇,号即庵,是明举人,有《即庵诗存》传世。
《偕吴友圣登吴山》全文如下:
西山突兀俯城隈,客里同过坐石苔。
绝顶风烟愁立马,百年邂逅几登台。
海门浪屋潮头见,郡市鱼鳞水面开。
吴越兴亡俱在眼,那能词赋不生哀。
这首诗通过对吴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曾灿垣对自然景观与历史的深刻思考。从“西山突兀俯城隈”可见吴山之巍峨壮观,而“客里同过坐石苔”则体现了诗人在异乡时的孤独与沉思。诗人通过“绝顶风烟愁立马”和“百年邂逅几登台”两句,传达出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海门浪屋潮头见,郡市鱼鳞水面开”描绘了吴山周边的壮丽景色,而“吴越兴亡俱在眼,那能词赋不生哀”更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表现出作者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偕吴友圣登吴山》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也值得人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