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廿二日得炜兄书作此答之

白璧玷青蝇,古贤所不免。礼义苟无愆,人言何足辨。
捧檄适荆湖,刻苦如兄鲜。缓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脔。
衣屦不敢鲜,杯盘不敢腆。犹时寄甘旨,远道孝思展。
犹日勤笔札,公余手书卷。似此仕为贫,不愧家积善。
每念宦途穷,清泪有时泫。无何贝锦词,谗人肆流演。
初闻本不疑,三至能无眩。亦以爱之深,遂至忧难遣。
披读尺素书,豁如雪见晛。惟愧《儒行篇》,不信久不见。
所希曾氏省,无则益加勉。上奉庭闱欢,下使云仍显。
受毁出求全,得福良不浅。云梦吞八九,胸中慎毋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一月廿二日得炜兄书作此答之’,这句话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答李渤书》,是一首七言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朋友书信往来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友情。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又号铁冠道人、醉翁等,是北宋时期的文人、政治家、艺术家。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墨客之一,其作品广泛流传于后世,被后人传颂不衰。

在这首《答李渤书》中,苏轼以“十一月廿二日得炜兄书”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于朋友书信往来的喜悦之情。他回忆起与朋友的交往经历,感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而友谊却如同长江大河,源远流长。

苏轼用“作此答之”表示自己对于朋友来信的感谢和回应。他在信中回顾了与李渤之间的友谊历程,表达了对李渤的思念之情,同时也祝愿李渤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答李渤书》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歌,它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