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溪水何洋洋,绕溪珍木郁苍苍。楼阁瞰流各低昂,湘帘十二卷夕阳。
中有诗人清且扬,芝兰竞秀雁成行。明月为裾云为裳,高谈妙语翰墨香。
依依梦锁春草堂,笔花灿烂生辉光。丽句争传碧琳琅,浣溪风月富锦囊。
松篁敲韵入潇湘,波光云影皆文章。染墨绮靡不可忘,诗情遥共海天长。
诗万卷,酒千觞,吟咏之乐乐未央。但愿人生欢聚永无荒,千秋万岁,合与骚人共草堂。
浣花诗社歌
介绍
《浣花诗社歌》是清代诗人曾懿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浣花诗社歌》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文人雅士生活情趣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它描绘了浣花溪水之浩渺与珍木之苍翠,楼阁在溪流中低昂,湘帘十二卷着夕阳的景象。这种描写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更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诗中的“清且扬”与“芝兰竞秀雁成行”等意象,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态度。特别是“明月为裾云为裳”,将明月与云彩比作衣裳,赋予了自然界元素以诗意,体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审美观。
从诗歌的形式来看,《浣花诗社歌》采用的是七言绝句的形式。这种形式简洁明快,便于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也符合当时文人雅士的审美趣味。通过简短的句子,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例如,“松篁敲韵入潇湘”一句,通过松竹之声与潇湘景色的结合,展现了一种声色俱佳的艺术效果,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
从诗歌的意境来看,《浣花诗社歌》营造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境界。诗人通过描绘浣花溪水的宁静、楼阁的优雅以及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传达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状态。这种境界不仅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心灵慰藉。通过对自然的感悟,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真谛的探求,以及对于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从诗歌的创作背景来看,《浣花诗社歌》是清代诗人曾懿根据其亲身经历创作而成。作为太仆卿咏女、湖南提法使袁学昌室的曾懿,其一生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但正是这些经历让他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次相遇和每一份情感。因此,他在《浣花诗社歌》中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百态的感慨。这种情感的真挚流露,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修养和艺术造诣,也使得这首作品成为了清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浣花诗社歌》作为清代曾懿创作的一首诗歌,不仅在内容上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而且在形式上也体现了七言绝句的独特魅力。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深入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到中国传统诗歌的博大精深。同时,它也启示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妨放慢脚步,去感受自然的美好、去品味生活的真谛,让心灵在诗意中得到净化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