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槐树下,劳劳役尘梦。
起视西南枝,亦有微风动。
南归初发都留别寓居草树五首
介绍
《南归初发都留别寓居草树五首》是清代诗人曾习经的文学作品。曾习经,字刚甫,号蛰庵,是清末进士,历任度支部右丞等职。他的一生可谓丰富多样,不仅在政治领域有所建树,也在文学创作上有着不凡的成就。
《南归初发都留别寓居草树五首》这组作品,共包括五首诗,展现了作者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当下的感慨。每一首诗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亲人和朋友的深深眷恋以及对人生旅途中种种经历的感慨。
从诗歌的形式上看,这些诗作遵循了传统诗歌的格律,具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如“老槐”、“海棠”和“柳”等意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例如,在第一首《老槐》中,作者通过对槐树的生长环境和季节变化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而第二首《海棠》,则以海棠花盛开的景象,寄托了作者离别时的情感波动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从诗歌的内容上看,这些诗作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情感体验。在《老槐》中,作者通过槐树的成长历程,隐喻了自己人生的起伏和变迁;在《海棠》中,则通过海棠花的盛衰变化,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这种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入挖掘,使得这组作品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写,更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和对话。
从诗歌的艺术特色上看,这组作品展示了清代诗歌的语言魅力和艺术成就。清代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许多诗人都在这一时期留下了不朽的作品。曾习经作为其中的一员,其作品不仅继承了前人的优秀传统,还融入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如《南归初发都留别寓居草树五首》中的诗句,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又不失新颖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南归初发都留别寓居草树五首》不仅是曾习经个人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组作品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邃,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