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呈葵霜阁

长镵木柄傍畦町,自斸闲花种湜亭。
愧尔西台晞发叟,年年寒食哭冬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即事呈葵霜阁》是清代诗人曾习经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其友人的怀念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内容、文化价值等方面的信息:

  1. 诗歌原文: 长镵木柄傍畦町,自斸閒花种湜亭。愧尔西台晞发叟,年年寒食哭冬青。
  • 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用长镵(一种农具)耕作的场景,旁边是他的菜园,他在那里闲散地种植着花草。
  • 第二句:表达了自己对于像唐代诗人杜甫一样在长安西郊隐居的老人的敬仰之情,他们常常在寒食节时哀悼冬天的青松。
  • 第三句:诗人感到遗憾,因为他不能像这些老人那样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而是每年只能在寒食节的时候悼念那些已经逝去的生命。
  1. 创作背景:《即事呈葵霜阁》的创作时间未明确记载,但可以推测它是在作者晚年或中年时期所作。诗中“长镵木柄”可能暗示了诗人的劳作场景以及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同时,“西台晞发叟”这一形象可能是对历史上一些隐士或高士的致敬,他们往往在春天离开城市到郊外隐居,享受自然和宁静。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
  2. 内容分析:《即事呈葵霜阁》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画卷,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诗中的“惭愧”一词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不满与无奈,而“年年寒食哭冬青”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感怀及对生命的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友人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平静生活和深厚友情的向往。
  3. 文化价值:《即事呈葵霜阁》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诗作,也是了解清代文人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在传统文化中,诗人们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生的看法。该诗体现了清代文人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此外,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生活和人文关怀的价值观。
  4. 艺术特色:《即事呈葵霜阁》在艺术上展现了诗人独特的风格和技巧。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如“西台”、“冬青”等元素,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美感,还加深了读者对诗中情感的理解。同时,诗人采用了平实的语言,使得诗歌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这种朴实无华的风格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深刻感悟。
  5. 赏析角度:《即事呈葵霜阁》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这首诗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同时,它也启示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片刻宁静,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精神世界。

《即事呈葵霜阁》不仅作为文学艺术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也同样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