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中宪大夫四川崇庆州牧常公殉节诗

妖氛仓猝起金川,慷慨儒臣奉檄年。
报国孤忠生气凛,捐躯大节史宬传。
锦城祠在寒云杳,雪栈神留皎月悬。
试向西州问遗老,歌思惠爱尚凄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中宪大夫四川崇庆州牧常公殉节诗》是一首由清代诗人张树槐创作的诗歌,表达了对一位清官忠诚与牺牲的崇高赞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张树槐生平:张树槐是安徽肥西人,其家族以读书为业,他本人也自幼受家学熏陶。在咸丰年间,张树槐与兄长们一起组织团练,并参与了淮军的工作,担任“树字营”军的军需购运接济工作,后还被授予盐运使衔、山东候补知府等职。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朝同治年间,此时正值国家多难之际,张树槐在面对外敌入侵和内政腐败的双重压力下的忧国忧民情怀,促使他写下了这首充满悲壮色彩的诗篇。
  1. 诗歌原文
  • 血溅金戈怒未平,毅然殉节一书生。
  • 仓皇独表衔须烈,慷慨犹闻击笏声。
  • 辽海魂归元鹤唳,蜀江祠在夜涛鸣。
  • 即今恤难光宬纪,报国还留不朽名。
  1. 诗歌解析
  • 忠烈之心:诗中的“血溅金戈”和“毅然殉节”展现了主人公对国家的忠诚以及面对危机时所展现出的坚定和英勇。
  • 情感抒发:诗人通过对“书生”“书生”的反复强调,凸显了书生的高尚情操,以及对国家大义的深刻理解和实践。
  • 历史记忆与传承:“即今恤难光宬纪”,表达了作者希望后人能够铭记先人的牺牲,并将这份精神传递给后代。
  1. 文学价值
  • 历史文献:作为文学作品,《赠中宪大夫四川崇庆州牧常公殉节诗》不仅是对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记载,也是研究当时社会状况的重要文献资料。
  • 艺术成就:该诗在形式与内容上都体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

张树槐的《赠中宪大夫四川崇庆州牧常公殉节诗》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它同样承载着对民族英雄的纪念和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赞美。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文人墨客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担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