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正气,纲常藉人扶。
当其志所激,弱女胜丈夫。
四明滨巨海,潢池肆樵刍。
象邑当厥冲,残贼甚剥肤。
妇也冰霜姿,诗礼为楷模。
仓卒走避贼,从夫出闉阇。
弱质既窘步,况负六月雏。
夫妇不相保,踉跄各奔逋。
事势在危迫,死生决须臾。
举身赴清流,不复怜呱呱。
一死只自全,含笑归冥途。
荒荒白日黯,惨惨寒云铺。
数日具含殓,颜色腴不枯。
健儿尽膜拜,闻者咸叹吁。
于乎烈妇心,岂为声名图。
巾帼留正气,身死名不徂。
会当纪丹管,国史他年书。
吊周烈妇
介绍
《吊周烈妇》是明朝曹于汴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位女性在面对生死抉择时的坚定与勇敢。下面对作品进行介绍:
作者简介:《吊周烈妇》的作者曹于汴,字自梁,明朝山西安邑人,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在仕途中曾弹劾过两位京部尚书,后因政治斗争被削夺官职。这样的背景为曹于汴提供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邃的思想感悟。
作品原文:《吊周烈妇》全文如下:
言溯河之浒,聊以鉴清漪。
有美赵氏妇,殉义委郊圻。
赴死亦良难,厥志耻中移。
铢视千金体,华膴宁啻媸。
初心岂弗皦,一饱成脱遗。
孤坟何郁郁,逝波亦瀰瀰。
徘徊正秋暮,怅望涕涟洏。作品鉴赏:《吊周烈妇》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赵烈妇的深切同情和哀悼,同时也反映了明朝末年社会动荡时期的种种悲剧。诗中通过对赵氏烈妇的描绘,展示了她不屈不挠、刚毅坚强的形象。这种形象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赞美,也是对那个时代女性地位的一种反思和批判。通过对赵烈妇的描写,曹于汴传达了一种强烈的正义感和人文关怀,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哀歌,更是一种对人性、道德和社会现实的深度探讨。
作品背景:曹于汴创作这首诗时的政治环境非常特殊。明朝末年至崇祯年间,政治斗争激烈,宦官乱政,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正直的文人士大夫也被迫卷入了这场风波之中。曹于汴作为其中一员,他的生活和创作都深受其影响。他的诗歌往往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个人感慨,这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对《吊周烈妇》等作品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曹于汴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情感世界。
作品意义:在当今时代,虽然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与曹于汴所处的年代大相径庭,但这首诗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吊周烈妇》等传统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观念和社会变迁的理解。同时,这些作品也启示人们要珍视和平、尊重生命、坚守正义,这些都是现代社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吊周烈妇》不仅是曹于汴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反映和批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研究明朝末年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的社会风貌,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对于今天仍有启发意义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