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 渡江

一幅峭帆轻,十里瓜洲渡。双桨桃根少个人,共我横江去。
云想六朝花,风急三山树。锁着金焦不放行,便好秦淮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卜算子·渡江》是宋代著名词人张元干的一首词作,表达了他对国事的忧虑和北伐中原的壮志豪情。张元干,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福建长乐人,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和文学巨匠,他的诗词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卜算子·渡江》这首词创作于张元干退居福建家乡时。当时他游览山水,触景生情,遂借江水为媒介,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及个人前途的深切关怀。张元干身处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内忧外患、民族危亡的历史阶段。面对国家的动荡不安,张元干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愤懑。他在词中通过描绘江水之悠悠不断,隐喻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从文学价值角度来看,《卜算子·渡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首先,在艺术形式上,此词采用了传统的词牌“卜算子”进行创作,这种词牌在宋代极为流行,其结构通常为双调四十四字或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张元干的这首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他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其次,从艺术手法来看,张元干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将江水比作双方的空间阻隔和情思联系,以及将相思之情比作江水的悠悠不断。这些手法不仅增加了词的艺术魅力,也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体会到词人的心境和情感。

从文化背景上分析,这首词反映了宋金对峙时期的复杂局势。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张元干作为一名抗金名将和爱国诗人,他的作品中自然融入了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他也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沉浮。例如,他在词中提到“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这不仅是对爱情的追求,也是对国家未来的期待。这样的情感表达不仅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精神面貌的重要窗口。

《卜算子·渡江》不仅是张元干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更是宋金对峙时期历史风貌的反映。这首词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后世读者细细品味和传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