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是登高节,来穿雾窟行。
云盘千磴仄,秋逼两峰清。
有寺藏莲萼,何人采菊英。
僧雏能解事,历数上方名。
九日同张西园登拨云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同张西园登拨云峰》是一首清代诗人董榕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在文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
诗歌的作者董榕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他不仅善诗文,工书法,还曾任金华、南昌、九江知府等职,并因其政绩获得赞誉。他的这些经历和才华,使得他在诗歌创作中能够游刃有余地运用不同的文体和技巧。
《九日同张西园登拔云峰》这首诗歌本身也极具特色。诗中通过对登高赏菊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例如,“好是登高节,来穿雾窟行”表达了诗人对登高远眺、亲近自然的向往。而“云盘千磴仄,秋逼两峰清”,则通过描绘山峰间的云雾缭绕,以及秋天山景的清冷,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山水画卷。
这首诗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其精巧的结构与深刻的内涵上。五言律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要求诗人在有限的篇幅内,通过精确的对仗和韵脚达到音韵和谐,意境深远的效果。董榕的《九日同张西园登拔云峰》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诗句之间既相互呼应又各自独立,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声色并茂的艺术效果。
《九日同张西园登拔云峰》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和人生感悟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董榕个人才华和文化修养的体现。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文化意义,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对于喜爱古典诗歌和欣赏自然美景的人们来说,阅读并理解这首诗,无疑能够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