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 羁游

去年寒食。滕王阁上吹横笛。今岁清明。邓尉峰头听早莺。
几回欲去。却被春山留我住。羁思茫茫。且对繁华醉一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减字木兰花·羁游》是宋代词人董俞的作品,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手法,描绘了词人因羁旅而感到的孤独和无奈。下面将深入探讨此作品的内容:

  1. 词作背景
  • 作者介绍:董俞是宋仁宗时期的重要词人,其词作多表现对时局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 创作时间:词作的创作时间为宋仁宗嘉佑年间,大约在公元1056年左右。
  • 文学地位:董俞的词在当时受到文人的赞赏,他的作品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1. 作品原文
  • 内容概括:《减字木兰花·羁游》通过描写寒食节时的景色以及清明时节的早莺啼鸣,抒发了词人对春天美景和自然和谐的向往与无奈被阻于旅途的孤寂情绪。“寒风吹水,微波皱作鱼鳞起。”描述了江面上秋风凛冽,波纹轻皱的景象;“白雨横秋,秋色萧条动客舟。”则描绘了秋雨连绵,笼罩一切的凄凉画面。
  • 语言特色:全词采用了平仄韵律相结合的形式,句句用韵,每两句为一意群,既符合古典诗词的审美习惯,也增强了作品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梅苑》中提到,李子正是这首词名《减字木兰花》,可见它在宋词中的地位。
  1. 艺术特点
  • 对比手法:作品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一方面描绘了春日的美景,另一方面表达了词人因羁旅而无法享受这些美景的悲哀。这种对比增强了词作的情感张力。
  • 意象选择:词中选取的意象如“鱼鳞起”的波浪、“横秋”的秋雨等,都是极具诗意的自然景物,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词人的内心感受。
  • 结构安排:整首词的结构布局清晰,前后呼应,既有宏大的自然景观描绘,也有细腻的个人情感抒发,形成了一种层次分明的艺术效果。

《减字木兰花·羁游》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也是宋词艺术成就的一个体现。通过对词人生活背景、艺术手法以及词作内容的全面分析,可以看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热爱古诗词的读者而言,了解和鉴赏这样的作品,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更能深入体验到古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