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俞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及赏析的能力。解答时,要通读全诗,了解诗意,同时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诗句。 “落花篇”是题目,表明了这首诗的题材,也点明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咏叹春花凋落的伤春之诗。 “东风绿遍芳洲草,春昼落花啼鴂早。”首联写景。春天来了,东风把芳洲吹绿了,百花争艳。春日的阳光下,花儿在枝头啼叫,而它们的生命却是如此短暂。此两句以乐景写哀情
【解析】 此诗写江南的美景,以虎丘、真娘墓为中心,描绘出一幅“虎阜更如何”的美丽江南风光图。首句点明题意:在江南好的地方,还有哪里能比得上虎丘更好呢?第二句写虎丘祠前的罗袜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为怀念其亡妻韦氏而建造的。第三句写虎丘附近有一处真娘墓,真娘墓上有许多绣花垫。最后一句写月夜在虎丘听笙歌的情景。 【答案】 忆江南 其三 本意 江南好,虎阜更如何。 短簿祠前罗袜浅,真娘墓上绣茵多。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江南好,其次忆苏州。” - 关键词解释:“江南”和“苏州” - “江南”是中国长江以南的地区,这里特指中国东南地区。 - “苏州”是中国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以其园林、丝绸闻名。 - 诗意表达 - 诗人首先表达了对江南地区的热爱和赞美,认为它是中国最美好的地方之一。然后,他转而提及了“苏州”,作为第二个被提及的城市。 - 这里的“其次”可能意味着虽然苏州有其独特的魅力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江南好,携手慧山傍 - 诗意解读:表达了作者对于江南地区的喜爱和赞美。这里的“江南好”是直接的表达,而“携手慧山傍”则描绘了一个和谐的画面,两人手牵手站在美丽的慧山旁边。 - 关键词注释:江南 - 指的是长江下游的一带地区,这里特指中国南方。 - 慧山 - 通常指风景秀丽的山,可能在这里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山峰或者自然景色。 - 赏析:诗人用“江南好”来开篇
江城腊月雪花白,层冰峨峨照大泽。 北风夜卷鸿雁号,念子犹为倦游客。 君家正对天目山,江涛日夜鸣潺湲。 翻然仗剑游淮泗,中都旧是兴王地。 百战关河骨已枯,英雄割据何代无? 昔人事业随流水,高歌击筑浮云徂。 吴子生平重然诺,百年意气真堪托。 肘后常悬数石弓,腰间屡吼千金锷。 酒酣耳热兴飞扬,新诗往往凌寥廓。 目下坎壈何足悲,人生富贵安可知? 乌啼哑哑鼓声曙,明朝匹马下邳去。 【注释】 1、江城
【注释】 东湖:即今杭州的西湖。步月韵:即步韵,指和诗。沈南疑:诗人的朋友。当湖:地名,在杭州附近。妙句:好诗句。竹窗灯:指月光下竹窗中透进来的灯光。蘸波:水波荡漾的样子。弱柳:柔嫩的柳条。拖千缕:形容波光粼粼。窥户:偷偷看人家。新蟾:新月。透半棱:月亮半圆的样子。鼓角:战鼓和号角的声音,这里比喻军营中的号令声。荒城:荒凉的城墙。催暝客:催促黄昏的客人。鱼虾:水中的小鱼小虾。小市:小集市
【注释】 叠韵:诗歌的一种形式,要求每两句为一组,每组的韵脚相同。送:赠送。借山:隐居山林。莼丝:一种水生植物,可以做成食品,这里指鱼。归:返回。座中怪我头先白, 花底逢师眼倍青:座中的人觉得诗人的头发已经变白了,而花底下的那位老师却显得精神饱满。怪、倍:都表示惊讶。云山:指高峻的山。麋鹿: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生活在山林之中。欲忘形:指与世无争。何当:什么时候。访:拜访。禅栖处:和尚住的地方
【注释】 寒食:古代节气名。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节前一二日。 白首交游惟孺子:指诗人与徐启远的友谊。孺子:对年轻后辈的尊称。 青山著述有潜夫:指诗人著书立说,有深远影响。 小圃:庭院园地。 跂望:盼望、期待。 蓬壶:蓬莱山的美称。 【赏析】 “分明”两句,写景,描绘一幅清明时节,远村寒食图。 “烛影”一句,写情,表现作者在清明之夜,独坐孤灯下,怀念友人的情感,也抒发了作者对逝去岁月的感慨。
泽畔行吟者,幽思托杳冥。 孤帆收夕照,渔火乱春星。 细雨寒潮白,疏烟晚岫青。 殷勤怀远客,裘马日飘零。 注释:在水边徘徊吟咏的行人,他的思绪寄托在茫茫宇宙之中。他收起了孤帆,夕阳的余晖被收拢,渔夫的灯火与天上的星辰相互映衬。细雨、寒潮让白色的水面显得更加清冷,而稀疏的烟雾和青山则呈现出一种淡淡的青色。对于远方的客人,诗人表现出了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担心他们因为旅途的艰辛而变得憔悴不堪
《南歌子 咏所见》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色,通过对色彩、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诗句解释如下: - 嫩绿含烟舞:描述春天的嫩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烟雾般飘动。 - 妖红映水明:形容花朵的颜色鲜艳夺目,与水面相映成趣。 - 珠宫宝幕胜层城:比喻花丛如同宫殿般华丽,胜过层层叠叠的城池。 - 蓦地绛云深处:突然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