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 西湖

湖光如镜,双桨凌波去。莺语正钩辀,遍长堤、落红飞絮。归来半醉,肠断玉楼人,莲叶带,藕丝衫,斜倚阑干暮。
柔蓝几叠,湿影联残雾。暝树带钟声,浑忘却、画桥归路。花时月夕,赢得此身闲,鹦鹉盏,凤凰槽,莫把韶光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蓦山溪·西湖》是清代诗人董俞的作品,该诗描绘了西湖的自然美景和作者游湖时的感受,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卷。以下是对该诗词的简要介绍:

  1. 作者简介:董俞(1631-1688),字苍水,号樗亭,江苏华亭人。与钱谦益齐名,有《浮湘》《度岭》《樗亭》等集。其文学成就颇高,与钱谦益并称“钱董”。他的词作以婉约派见长,善于捕捉景物的神韵和情感的微妙变化。

  2. 诗意内容:诗中开篇便描绘出西湖如镜般的湖光,双桨划破水面,波纹荡漾。湖面上,莺语和落红飞絮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归来后,诗人半醉半醒地倚着阑干,心中满是对玉楼人的回忆。接着,诗人用柔蓝、湿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幽美的景致。最后,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闲适生活的态度。

  3. 艺术特色:董俞在《蓦山溪·西湖》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将自然景物与人的内心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眼前的美景,又有内心的感受,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蓦山溪·西湖》不仅展示了董俞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后人提供了一扇窥探江南水乡风光和文化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词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董俞的创作特点和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和韵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