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泊半山

去秋三度临平路,今日重来值禁烟。
寒食杏花山店酒,春风杨柳寺门船。
田园归计知何日,鸥鸟相思又隔年。
坏壁闲寻旧题句,雨昏残墨尚依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泊半山》是清代诗人董潮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重访半山的经历,以及在旅途中的感受和所见所闻。下面将详细介绍《舟泊半山》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董潮(生卒年不详),字远堂,号秋帆,浙江海宁人,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捕捉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之间的微妙联系。董潮的作品在当时广受欢迎,被后人传诵。
  2. 诗歌原文
    去秋三度临平路,今日重来值禁烟。 寒食杏花山店酒,春风杨柳寺门船。 田园归计知何日,鸥鸟相思又隔年。 坏壁閒寻旧题句,雨昏残墨尚依然。
  3.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重访半山时的所见所感。诗中“去秋三度临平路”表明诗人对半山的多次访问,而“今日重来值禁烟”则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
  • “寒食杏花山店酒,春风杨柳寺门船”两句,诗人不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杏花与杨柳的春意盎然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冲击,而山店酒与寺门船的静谧氛围又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宁静和诗意。
  • “田园归计知何日?鸥鸟相思又隔年。”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远方的无奈之情。这里的“归计”可能是指回家的计划或愿望,而“鸥鸟相思”则象征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
  1. 诗歌背景
  • 《舟泊半山》创作于清代中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普遍关注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董潮作为当时的诗人,其作品也深受当时文化环境的熏陶和影响。
  • 杭城在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如半山桥、西湖等都是文人骚客们常来游览的地方。因此,“舟泊半山”这一意象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不仅因为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更因为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1. 艺术特色
  • 《舟泊半山》在艺术上追求简练明快的风格,语言朴实无华却富有表现力。诗中的意象选择也十分巧妙,如“寒食杏花山店酒”、“春风杨柳寺门船”,这些意象不仅描绘出了美丽的景色,还透露出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

《舟泊半山》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读者的目光,更以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历史背景成为研究清代文人生活和文学创作的重要文献。这首诗不仅是董潮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清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