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 同表妹游董夫人西园

花径斜开浅水滨。疏篁深处绝纤尘。漫从洛浦邀神女,试到天台访玉真。
携绿绮,伴佳宾。绕篱小草好相亲。却忧赋就胶东去,日暮还听鸟弄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鹧鸪天·同表妹游董夫人西园》是清代诗人万淑修创作的一首七绝,描绘了作者与表妹在董夫人西园游玩的情景。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花径斜开浅水滨。疏篁深处绝纤尘。漫从洛浦邀神女,试到天台访玉真。携绿绮,伴佳宾。绕篱小草好相亲。却忧赋就胶东去,日暮还听鸟弄春。
  2. 诗歌翻译
    这首诗的翻译为:“花径斜开在浅水边。疏疏的竹林深处没有一丝尘埃。我们随意地在洛浦邀请仙女,尝试到达天台拜访玉真。带着绿绮琴,伴随着佳宾,绕着篱笆的野草亲密无间。然而我担心离开后会失去这些美好的事物,日落时分还能听到鸟儿在歌唱。”
  3. 诗歌赏析
  • 万淑修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与表妹在美丽的董夫人西园中游玩的快乐心情。诗中对景物的描写细腻生动,如“花径斜开”和“疏篁深处”,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幽美的意境。
  • 诗中的“洛浦”、“天台”、“玉真”等词汇,都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神秘而富有诗意。
  • 诗的结尾部分“却忧赋就胶东去,日暮还听鸟弄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珍惜。
  1. 文学价值
  • 《鹧鸪天·同表妹游董夫人西园》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 作为清代诗词的代表作之一,该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还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艺术追求。
  • 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对于理解清代诗词的艺术特征和文化背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 艺术特色
  • 诗的结构紧凑,语言流畅,充满了生活气息。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自然界的元素,也有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 文化意义
  • 《鹧鸪天·同表妹游董夫人西园》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
  • 该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鹧鸪天·同表妹游董夫人西园》不仅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深邃的内涵吸引着读者,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意义影响着后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