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乐府十二章·市价对

臣近市,识贵贱。我后知不知,胡不采衢谚。临淄十万生齿多,家家粥踊可奈何。
踊之价,浮于屦,不喔咻,谁歌舞。仁人一言省于刑,顿教亿兆无诅声。
修德更不诛祝史,海岱千秋思晏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史乐府十二章·市价对》是清朝时期的作品,由程盛修创作。这部文学作品主要描绘了在市集上人们对于物价波动的反应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部文学作品:

  1. 作品概述
  • 该诗通过描述临淄的繁华和物价的波动,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状的关注。诗歌中涉及了市民的生活状况和对市场现象的反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情况和人民的心态。
  • 《咏史乐府十二章·市价对》通过对临淄市民面对物资短缺时的无奈和恐慌的描述,揭示了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1. 诗歌内容
  • 诗歌中描述了临淄十万多人口,但面对物资短缺时的生活困境。家中的粥因为价格高昂而难以购买,反映出当时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压力和困难。
  • 这首诗还表达了作者对仁人志士的赞美,如晏子等人物的智慧和勇气,他们的存在使得社会能够在困境中寻找到出路。
  1. 艺术特色
  • 该诗在艺术表现上具有深刻的写实性,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社会的真实面貌。诗人通过具体的事件和细节,传达了对时代和社会的批判与反思。
  • 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能够深入人心。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咏史乐府十二章·市价对》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它不仅记录了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人民的同情和理解。在当代,阅读这样的文学作品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们提醒人们关注社会问题,思考如何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