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乐府十二章·断罟匡

泗渊渔,里革匡,断其罟,悟君王。君王闻言三叹息,阜物防贪良史职。
有司藏之无忘规,庶几见罟如见革。师存一言婉而风,置革于侧无面从。
不见朝听忠言夕委弃,留衣留槛皆虚伪。前汉皇,后宋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史乐府十二章·断罟匡》是一首由清代诗人程盛修创作的诗歌。以下是对其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程盛修是清代时期的文人,其创作涵盖了多种文体,包括诗、赋、铭等。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原文:泗渊渔,里革匡,断其罟,悟君王。
  • 译文:泗渊渔和里革一同工作,切断了渔网,使君王得以领悟。
  •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泗渊渔和里革共同工作时的情景,隐喻了他们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和贡献。其中,“断其罟”象征着清除腐败和贪腐行为,而君王的领悟则意味着对这种行为的接受和理解。
  1. 主题与思想
  • 这首诗的主题是反腐倡廉,强调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和公正的治理,才能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同时,它也是对那些能够为国家效力、维护正义的官员的赞美。
  1. 艺术手法
  • 诗歌采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通过描绘泗渊渔和里革的工作场景,寓意着他们为国家带来的清廉和政治清明。同时,通过对君王的反应和态度的描述,反映了社会对于腐败现象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1. 历史和文化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封建社会中,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对于国家的治理和民众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关注。他们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社会理想,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历史背景。

《咏史乐府十二章·断罟匡》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于国家治理和官员职责的深刻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