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虚台看云戏柬内子

残月依依傍檐坠,沙弥雅识山人意。
林端唤起濂溪云,石貌泉声愈清媚。
海门日上天镜开,罡风吹至凌虚台。
莲花庵前白鹿卧,芙蓉万朵姗姗来。
云来我与僧相失,心知我向西峰立。
云行山住我依然,回头但见僧衣湿。
人间见云不见天,山头弄云如白绵。
有心携得云归去,把与山事作被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凌虚台看云戏柬内子》是清代诗人舒天香创作的一首七言诗。这首诗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意境著称,还体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凌虚台看云戏柬内子》:

  1. 作者介绍
  • 《凌虚台看云戏柬内子》的作者是舒天香,字白香,江西靖安人,工诗文及性理之学。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不仅在文学上有深厚的造诣,还涉猎了广泛的学术领域。嘉庆九年,舒天香到庐山避暑,游历山南山北,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文作品。
  1. 原文欣赏
  • 残月依依傍檐坠:残月如同依恋地悬挂在屋檐上,给人一种静谧而幽美的画面感。
  • 沙弥雅识山人意:年轻的僧侣对山中景象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与感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敏锐感知。
  • 林端唤起濂溪云:山林之中,云雾缭绕,仿佛是来自濂溪(即濂溪山)的灵气被唤起。
  • 石貌泉声愈清媚:山石的形状与泉水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清丽动人的自然景观。
  • 海门日上天镜开:海门之畔,太阳升起,如同天镜打开一般,景色壮丽。
  • 罡风吹至凌虚台:强烈的风力吹拂至凌虚台上,带来了一种豪放不羁的气息。
  1. 创作背景
  • 舒天香在游览庐山的过程中,被这里的自然风光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表达对自然美景赞叹之情的诗作。他的这种旅行经历和艺术创作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他的文学作品的独特风貌。
  1. 鉴赏分析
  • 诗中的“残月”、“沙弥”、“濂溪云”等意象,都富有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通过对这些自然元素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情感。
  • 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某种追求和寄托。
  1. 文化影响
  • 《凌虚台看云戏柬内子》作为舒天香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传颂,其影响力延续至今,成为研究清代诗歌的重要文献。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以及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1. 历史地位
  • 舒天香的这首诗不仅是他个人艺术成就的象征,也代表了清朝中期文人对于自然美和内心世界的探索。它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凌虚台看云戏柬内子》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舒天香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反映了清朝文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这首诗通过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和研究,成为中华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