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寄夏煦园

只合顽金铸阆仙,当歌犹得故人怜。
置书怀袖将三岁,作嫁裁衣竟十年。
到岸山光看雨后,过江人物想风前。
登临是处成陈迹,粥饭抛时再问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夏寄夏煦园》是清代诗人万廷苪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怀念以及与友人共同度过的时光。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背景:万廷苪(约公元1705年-约1782年),字云路,一字元臣,号东篱。他生活在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万廷苪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感慨。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诗词作品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2. 诗歌原文:《初夏寄夏煦园》原文如下:只合顽金铸阆仙,当歌犹得故人怜。置书怀袖将三岁,作嫁裁衣竟十年。到岸山光看雨后,过江人物想风前。登临是处成陈迹,粥饭抛时再问缘。
  3. 诗歌鉴赏: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世界。首句“只合顽金铸阆仙”采用了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留恋与珍惜,仿佛时间能够凝固,使得这些美好的记忆得以永恒。第二句“当歌犹得故人怜”则反映了诗人在特定时刻的怀旧情绪,通过歌声与故人的共鸣,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第三句“置书怀袖将三岁”暗示了与友人书信往来的长久与珍贵。第四句“作嫁裁衣竟十年”则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给人生带来的变化,如同为爱人缝制衣裳一样,十年的时间悄然流逝。第五至八句则通过描写山川、人物等景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愁绪和对过去生活的追忆,以及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思考。最后一句“粥饭抛时再问缘”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以及对过往缘分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友谊和时光的深刻理解。

《初夏寄夏煦园》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古诗,也是对友情和生命价值的一次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并从中汲取对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