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 · ·挥扇

满庭花影日光烘。芳姿挟扇偏慵。唤来珠汗正融融。细舀荷风。
拂去篆烟缥缈,捉来玉指菁葱。淡红耙袜映酥胸。微样轻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画堂春·挥扇》是明末清初董以宁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闺中女子的娇媚与慵懒,展现了清代初期女性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画堂春·挥扇》的作者是董以宁,字文友,号宛斋,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一位文人。他不仅工诗词,还精于音乐、历法及讲学等学问,其著作《董文友全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
  2. 诗歌原文:满庭花影日光烘。芳姿挟扇偏慵。唤来珠汗正融融。细舀荷风。拂去篆烟缥缈,捉来玉指菁葱。淡红耙袜映酥胸。微样轻容。
  3. 诗意解析:词中“满庭花影日光烘”描写了庭院中花朵的影子在日光下显得格外明亮,营造出一种温馨舒适的氛围;“芳姿挟扇偏慵”则表达了女主人手持纨扇而略显慵懒的姿态。接着,“唤来珠汗正融融”形象地描绘了她因为扇子而微微出汗的样子,生动地捕捉了夏日炎热下女性的娇弱。
  4. 艺术特点:整首词语言细腻,情感真挚,通过描绘女子的动作和表情,传达出一种含蓄而优雅的美。董以宁在创作此词时,不仅注重文字的美感,也体现了对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 历史背景:董以宁生活在明末清初这个动荡而又充满变革的历史时期,他的文学作品常常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因此,通过对《画堂春·挥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个人的情感世界。

《画堂春·挥扇》不仅是董以宁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明代末年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不仅能领略到古代文人骚客的才情与韵味,还能更加贴近那个历史时期的生活情境和文化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