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 ·绣苑

绣苑晴光尽日佳。更无愁思望天涯。名花结果春前定,小鸟姻缘枝上谐。
缠锦带,脱金钗。秋千架子近香街。彩绳握处开裙衩,多少香风正入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鹧鸪天·绣苑》是明末清初董以宁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词:

  1. 作者简介
  • 董以宁(约公元1630年—约公元1686年)字彦深,号青莲居士,江苏昆山人。他是一位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和诗人。
  1. 作品原文
    绣苑晴光尽日佳。更无愁思望天涯。名花结果春前定,小鸟姻缘枝上谐。
    缠锦带,脱金钗。秋千架子近香街。彩绳握处开裙衩,多少香风正入怀。

  2. 词意解析

  • 绣苑晴光尽日佳: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绣苑在晴朗的日子里景色宜人。
  • 更无愁思望天涯: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没有忧愁思念远方。
  • 名花结果春前定,小鸟姻缘枝上谐:象征着美好事物将在春天到来时成熟,鸟儿的情缘也将在枝头和谐地交织。
  • 缠锦带,脱金钗: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装扮,锦带缠绕,金钗脱落,展现了一种轻盈飘逸的美。
  • 秋千架子近香街:提到了秋千架,暗示了休闲与愉悦的时光临近。
  • 彩绳握处开裙衩: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裙摆,增添了一丝性感与诱惑。
  • 多少香风正入怀:表达了一种被香气环绕的感觉,充满了诗意与浪漫。
  1. 主题思想
  • 自然之美:通过对绣苑、名花、小鸟等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 情感表达: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即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然,不受外界干扰。
  • 艺术表现: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艺术特色
  • 词牌选用:《鹧鸪天》是一种古典诗歌形式,通常用于抒发情感或描绘景物。董以宁选用此词牌,可能是为了展现他的诗词才华。
  • 意象运用:词中融入了自然景物、人物活动等多个层面的意象,使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情感。
  • 语言风格:语言优美,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感,展现了董以宁独特的文学素养。

《鹧鸪天·绣苑》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之美和情感的词,也是董以宁文学造诣的体现。通过深入分析作品的内容、主题、艺术特色以及历史背景等方面,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价值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