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银灯·索粉

记得柳堤初饯。春风省、送莲花艳。汤饼亲餐,香巾拭汗,妾面何如郎面。别来瘦减。更难入、萧郎青眼。
仙的匀来深浅。还羞把、轻罗微掩。一捻粉丸,数匙榴汁,索补芙蓉双脸。盈盈小靥。才称得、朱樱一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剔银灯·索粉》是明末清初诗人董以宁创作的一首词。下面是对《剔银灯·索粉》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董以宁:董以宁,字文友,号宛斋,江南武进人,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他与陈维崧、邹祗谟、黄永并称为“毗陵四子”,在诗词方面有卓越的成就。董以宁不仅工于诗词文章,还擅长历法、乐律等学问,晚年更是潜心于学术研究,长于《易》、《春秋》之学。他的一生充满了才情和学术追求,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 词作创作:作为一名杰出的词人,董以宁的《剔银灯·索粉》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词人在词坛上的卓越地位。这首词作不仅仅是文学上的佳作,也是研究董以宁生平及其时代背景的重要文献。它不仅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因此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1. 作品原文
  • 词牌格式:《剔银灯·索粉》采用了传统的词牌格式,这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格式规定了每句的字数和押韵的规则,使得整首词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得以体现。
  • 词的内容:词中描述了一段别离的情感,以及离别之后的痛苦与相思。词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场景之中,感受词人的情感世界。
  1. 艺术特色
  • 情感细腻:在《剔银灯·索粉》中,董以宁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展现了他对恋人深深的思念和不舍。这种情感的细腻描写,使得词作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
  • 意象生动:词中所使用的意象都非常生动形象,如“春风”、“莲花艳”等,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词句,更增添了词作的艺术魅力。通过这些生动的意象,词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 文化价值
  • 反映历史背景:《剔银灯·索粉》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通过对词中人物和场景的描述,可以窥见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
  • 传承传统文化:作为一部古典文学作品,《剔银灯·索粉》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人来说,了解和学习这样优秀的古典文学,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1. 鉴赏角度
  • 词人技巧分析:鉴赏《剔银灯·索粉》时,可以从词人的语言运用、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例如,词中的用词是否恰当,情感是否真挚等,都是鉴赏的关键所在。
  • 艺术风格探讨:除了对语言的分析,还可以探讨词作的艺术风格,如其是否遵循了传统词的格律和审美标准,又是否有创新之处。
  1. 历史影响
  • 历代传唱:《剔银灯·索粉》自成词以来,便广为传唱,成为了许多诗词集或选集中的常客,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 后世评价:历代文人墨客纷纷对此词进行点评和评论,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研究资料,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剔银灯·索粉》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词,而是董以宁个人才华和情感的体现,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和深度,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