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捧露盘 · ·闺情

杏花烟,桃花雨,柳花风。愁中过、偏觉匆匆。姊归何意,不教春色驻帘拢。妆成无事,朱栏外数尽残红。
笛床闲,琴床冷,绣床委,笔床封。却都为、玳瑁床空。银床新汲,辘辗更觉似心中。春归何处,偏难道、郎处方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人捧露盘·闺情》的文学魅力

《金人捧露盘·闺情》,这是一首由董以宁创作的词,它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而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打动着读者的心。

董以宁是明末清初的文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诗词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文人内心的挣扎。在这首词中,他通过描绘杏花、桃花、柳花等春天的景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愁绪。词中的“杏花烟,桃花雨,柳花风”,勾勒出了一个充满生机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这些意象不仅生动地表现了季节更替的美感,更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内心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哀愁。

词中“姊归何意,不教春色驻帘拢”一句更是点明了词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不舍。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有文人特有的细腻与敏感,也有对生活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在艺术形式上,《金人捧露盘·闺情》运用了多种古典诗词的元素,如词牌名“金人捧露盘”,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学形式的继承,也体现了词人在艺术上的创新。通过这些元素的巧妙运用,词人构建了一个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时代气息的艺术空间。

从创作背景来看,董以宁生活在一个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时代,他的词作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意味。因此,《金人捧露盘·闺情》不仅是他个人的抒情之作,也是那个时代文人精神世界的写照。

《金人捧露盘·闺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通过对它的赏析,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典诗词的风采,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自然和时代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