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浪浮春,柳烟做暝,朱门斜对蓝桥。更几重翠箔,一带红寮。才见玉人凝坐,金猊内、一线香飘。回身处、牙签犹见,湘管才抛。
魂销。原来窗下,把萧郎旧曲,写上生绡。看书临钗脚,格韵偏饶。因忆当初绮阁,吟成后、惯与推敲。谁怜取,赤绳难系,是处藏娇。
凤凰昼上忆吹箫·即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凤凰昼上忆吹箫·即事》是明末清初著名词人董以宁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还蕴含着对美好爱情与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董以宁,字文友,号宛斋,江南武进人,为明末清初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历法学者。董以宁与陈维崧、邹祗谟、黄永并称“毗陵四子”,工诗词文章,后专注于《易》、《春秋》的研究,晚年则聚徒讲学,留下了丰富的学术著作《董文友全集》。
诗歌原文:《凤凰昼上忆吹箫·即事》中,董以宁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图景。”花浪浮春,柳烟做暝,朱门斜对蓝桥”,这几句诗通过色彩鲜明的语言,生动地勾勒了春天的景色。”更几重翠箔,一带红寮”,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雅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所。而”才见玉人凝坐,金猊内、一线香飘”则将读者的想象引向了一个静谧而温馨的画面——一位女子静静坐着,身旁有袅袅升起的香氛。最后,”回身处、牙签犹见,湘管才抛” 又带出了故事的转折,暗示了一种离别或是怀旧的情绪。
《凤凰昼上忆吹箫·即事》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承载着作者对于美好时光与深情回忆的深切感悟。它展示了董以宁卓越的文学才华以及深邃的情感世界,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