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 乙巳述哀十二首冬至逢忌日

永诀经年,浑不禁、呼天抢地。念执手、弥留嘱付,宛然昨事。尽道阳春回律口,可能吹转幽魂至。正愁添、如线引针铓,心头刺。
杯棬在,空思嗜。楮币设,空流泪。羡奉觞此日,伯仁兄弟。幸似阿奴都碌碌,生前死后长相侍。奈风飘、翣铎挽歌催,行将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其十一·冬至逢忌日》是清代诗人董以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董以宁,字彦通,又字彦龙,号青莲居士,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作多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1. 诗词原文
    永诀经年,浑不禁、呼天抢地。念执手、弥留嘱付,宛然昨事。尽道阳春回律口,可能吹转幽魂至。正愁添、如线引针铓,心头刺。
    杯棬在,空思嗜。楮币设,空流泪。羡奉觞此日,伯仁兄弟。

  2. 诗词解析

  • 主题内容:《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其十一·冬至逢忌日》是一首抒发作者对亡友的思念之情的作品。通过对逝者生前言行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 修辞手法:全诗采用了直白的叙述方式,用词简洁而有力,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呼天抢地”、“宛然昨事”等词语,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悲痛和对逝去亲人的无限追忆。
  • 文化背景:这首诗反映了清代文人面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时的复杂情感。通过诗歌这一形式,作者不仅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思考和批评。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其十一·冬至逢忌日》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对逝者的缅怀,也有对未来的期盼。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悲凉而又不失希望的氛围。
  • 语言风格:诗的语言简洁明了,但又能深入人心。作者通过平实的语言传达了复杂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歌既易于理解,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其十一·冬至逢忌日》不仅是董以宁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清代文人情感世界的缩影。它的出现,为研究清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思想启示:这首诗通过对亡友的追忆,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深入思考。它告诉我们,即使面对生死离别,也应该珍惜当下,积极生活。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其十一·冬至逢忌日》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