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遍 · 送孙无言从广陵归黄山

为问先生,且住为佳,何事成归计。却道是、十载趁萍踪,漫逍遥、蜉蝣天地。季主帘边,韩康市上,阅尽人间世。便功业萧曹,文章燕许,不过如斯而已。况他家父子是和非,问商山何与乃公事。白社遗民,黄冠故里,犹然迟矣。再莫羡、扬州佳丽。负了山灵誓。
阁梅堤柳,当年几下芜城泪。绣瓦宫娥,银床宾客,只今名姓谁为记。天台可赋,苏门堪啸,奚必江东虎视。把芒鞋整顿,归来闲憩。向轩皇、铸鼎旧高台,饵丹砂、身名俱避。有时来往空庭,一二庄生老子。倘教他日少微星耀,天上来徵处士。好教童子护柴门,道先生高眠未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哨遍·送孙无言从广陵归黄山》是明代诗人董以宁所作。在这首诗中,董以宁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深情与不舍。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董以宁,字彦子,号东山逸史,明朝文学家、画家,尤擅诗画。他的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作品中流露出的才华和情感,使他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 艺术成就:董以宁的作品多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他的诗作以意境深远、语言清丽著称,在明代诗坛占有重要地位。
  1. 诗歌原文
  • 诗句原文:《为问先生,且住为佳,何事成归计。却道是、十载趁萍踪,漫逍遥、蜉蝣天地。季主帘边,韩康市上,阅尽人间世。
  • 注释说明:这首诗的注释主要提供了诗歌的背景信息,如“十载趁萍踪”可能指长时间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季主”和“韩康”可能是古代文人常用的代称或典故。这些注释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及其文化背景。
  • 翻译译文:这首诗的译文大致传达了作者对于友人归来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友人未来道路的祝福。”却道是、十载趁萍踪,漫逍遥、蜉蝣天地” 这几句诗描绘了友人十年间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以及他在这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
  1. 诗歌赏析
  •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友人离别的感怀以及对友人未来旅程的美好祝愿。通过对朋友生活轨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友情和对未来的期许。
  • 艺术手法:董以宁在这首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季主帘边”和“韩康市上”等,这些词汇不仅增添了诗歌的形象性,也加深了诗歌的内涵和层次。
  1. 历史影响及价值
  • 历史地位:作为明代的一首著名作品,《哨遍·送孙无言从广陵归黄山》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其艺术成就和历史意义被后世广泛认可和传颂。
  • 教育意义: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教育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学习古典文学的重要教材。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及其文化追求。

《哨遍·送孙无言从广陵归黄山》不仅展示了董以宁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赏析,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