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问先生,且住为佳,何事成归计。却道是、十载趁萍踪,漫逍遥、蜉蝣天地。季主帘边,韩康市上,阅尽人间世。便功业萧曹,文章燕许,不过如斯而已。况他家父子是和非,问商山何与乃公事。白社遗民,黄冠故里,犹然迟矣。再莫羡、扬州佳丽。负了山灵誓。
阁梅堤柳,当年几下芜城泪。绣瓦宫娥,银床宾客,只今名姓谁为记。天台可赋,苏门堪啸,奚必江东虎视。把芒鞋整顿,归来闲憩。向轩皇、铸鼎旧高台,饵丹砂、身名俱避。有时来往空庭,一二庄生老子。倘教他日少微星耀,天上来徵处士。好教童子护柴门,道先生高眠未起。
诗句翻译
- 请问先生,暂且停留为佳,为何要归乡呢?却道是,十年来追随浮萍的踪迹,漫逍遥于天地之间。季主帘边,韩康市上,阅尽人间世。便功业萧曹,文章燕许,不过如斯而已。况他家父子是和非,问商山何与乃公事。白社遗民,黄冠故里,犹然迟矣。再莫羡、扬州佳丽,辜负了山灵誓。
- 阁梅堤柳,当年几下芜城泪。绣瓦宫娥,银床宾客,只今名姓谁为记。天台可赋,苏门堪啸,奚必江东虎视。把芒鞋整顿,归来闲憩。向轩皇、铸鼎旧高台,饵丹砂、身名俱避。有时来往空庭,一二庄生老子。倘教他日少微星耀,天上来徵处士。好教童子护柴门,道先生高眠未起。
注释解析
- 询问先生: 表示对孙无言的关心和问询。
- 且住为佳: 建议暂时停留,认为这样更好。
- 十载趁萍踪,漫逍遥、蜉蝣天地: 形容孙无言漂泊不定的生活,像蜉蝣在天地间自由飞翔。
- 季主帘边,韩康市上,阅尽人间世: 描述孙无言在各地的经历,如季主家中(可能指富贵人家)和市场(可能指平民生活场所)。
- 功业萧曹,文章燕许: 比喻孙无言的才能和学识,与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萧何、曹参和文学家燕舒、许慎相提并论。
- 问商山何与乃公事: 质疑孙无言对隐居的态度,暗示其是否真的认同商山四皓的清高隐居。
- 白社遗民,黄冠故里: 形容孙无言曾经离开故土,成为遗民。
- 再莫羡、扬州佳丽: 表示不再羡慕外界的美好事物,因为已经拥有了内心的宁静。
- 负了山灵誓: 指孙无言违背了对山林的承诺。
- 阁梅堤柳,当年几下芜城泪: 回忆过去在阁梅和堤柳边流下的泪水,可能是指战争或离别。
- 绣瓦宫娥,银床宾客: 描述了孙无言曾经享受过的奢华生活。
- 天台可赋,苏门堪啸: 比喻孙无言的才华足以创作诗歌或吟唱长啸。
- 奚必江东虎视: 反问孙无言是否真的需要像江东的孙权那样用武力来显示自己的力量。
- 把芒鞋整顿,归来闲憩: 表示整理好行装,准备回家休息。
- 向轩皇、铸鼎旧高台,饵丹砂、身名俱避: 暗示孙无言回归家乡后可能会追求精神上的提升和避世。
- 有时来往空庭,一二庄生老子: 表达孙无言可能在空荡的庭院中思考人生,与古代哲学家庄子交流。
- 倘教他日少微星耀,天上来徵处士: 假设未来孙无言能够受到上天的垂青,成为一位隐士。
- 好教童子护柴门,道先生高眠未起: 嘱咐孙无言的家人好生照顾家门,因为孙无言可能还未起床。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孙无言归乡的祝福和对其隐居生活的赞美。通过描绘孙无言的生平经历和性格特点,展现了他对名利看淡、追求精神自由的志向。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沉,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其高尚品德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