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分钗·闺情

人如玉。腰如束。樱桃红溅裙儿幅。写些评。诵些听。步韵难工,险韵难成。生。生。
鬟低绿。眉低促。吹箫又下屏风曲。别时盟。见时情。呼侬有字,唤汝无名。卿。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惜分钗·闺情》是一首由明末清初的董以宁创作的词,这首词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作者介绍
  • 董以宁(1629—1670),字文友,号宛斋,江南武进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擅长诗词文章,对历法、乐律等学科有深入研究。
  • 董以宁与陈维崧、邹祗谟、黄永并称“毗陵四子”,他们在文学和艺术领域都有所建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董以宁晚年专研历法、乐律等学,长于《易》和《春秋》。他还聚徒讲学,其著作《董文友全集》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词作原文及译文
  • 原文描述了一位女子的形象和她的美貌,如“人如玉。腰如束。樱桃红溅裙儿幅”描绘了女子的美丽。
  • “写些评。诵些听。步韵难工,险韵难成。”反映了这位女子对诗歌创作有一定的造诣,但难以完成复杂的押韵技巧。
  • “生。生。鬟低绿。眉低促。吹箫又下屏风曲。”这些描述展现了女子的温柔和优雅。
  • “别时盟。见时情。呼侬有字,唤汝无名。”表达了离别时的誓言和相见时的深情。
  1. 作品赏析
  •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女子的美貌与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 董以宁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词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 这首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研究古代诗词的重要资料。
  1. 写作背景
  • 《惜分钗·闺情》的创作时间为清朝初期,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文人墨客活跃的时代。
  • 董以宁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化繁荣的环境中,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这为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1. 词中主题
  • 这首词通过描写女子的美丽和她的情感生活,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女性对自由和幸福的渴望。
  • 这首词还表现了董以宁对女性美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词在语言上采用了古典汉语的优美词汇和典雅句式,使得整首词读起来韵味无穷。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樱桃红溅裙儿幅”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 整首词在结构上严谨有序,情感表达真挚动人,是一首典型的古典抒情词作。
  1. 影响与评价
  • 《惜分钗·闺情》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这首词不仅展示了董以宁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 对于热爱古典文学的人来说,了解这首词及其作者的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审美观念。
  1. 现代意义
  • 虽然《惜分钗·闺情》创作于几百年前,但其在文学上的价值依然被广泛认可。它不仅是研究古代诗词的重要资料,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 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欣赏,可以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惜分钗·闺情》是董以宁的经典之作,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艺术角度来看,都是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