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红衣 · ·楚中午日同赋

笑折葵枝,闲供蒲韭。更是榴花,掩映芳菲,红却樽中酒。门悬桃印,正窗外、黄鹂鸣昼。三斗。斟罢高歌,不觉肠回九。
彩舟竞渡,丝楝投河,胜事年年有。况是鄢陵江口。还怜否。须信当年此日,罗水骚人心疚。到而今翻做,浮白赏花时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惜红衣·楚中午日同赋》是清代诗人董以宁所作的一首古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详细介绍:

  1. 作品背景
  • 作者简介:董以宁是一位生活在清代的诗人,他的诗作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 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具体时间不详。
  1. 作品原文
  • 诗句解析:“笑折葵枝,閒供蒲韭。”这两句描绘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情趣,笑折葵枝,閒供蒲韭,表达了一种对日常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 下句解析:“更是榴花,掩映芳菲”,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夏日景象,榴花掩映,芳菲四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 第三句解析:“红却樽中酒”,将酒置于红色的环境中,更显其珍贵,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第四句解析:“门悬桃印,正窗外、黄鹂鸣昼”,通过门上悬挂的桃子印和窗外黄鹂的鸣叫,营造了一个宁静舒适的夏日早晨。
  • 第五句解析:“三斗。”,这里的“三斗”可能指的是饮酒的数量或者用来形容酒的颜色为红色。
  • 第六句解析:“斟罢高歌,不觉肠回九”,饮酒之后高声歌唱,情绪激昂,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 第七句解析:“綵舟竞渡,丝楝投河,胜事年年有”,描述了一幅热闹非凡的画面,五彩缤纷的船只在河流上竞相前进,丝线制成的船体投入河中,象征着喜庆和好运。
  • 第八句解析:“况是鄢陵江口。还怜否。须信当年此日,罗水骚人心疚”,提到了鄢陵江口的景象,表达了对于过去的怀念和情感上的共鸣。
  1. 作品鉴赏
  • 艺术手法:诗歌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如笑折葵枝、門悬桃印等,通过这些形象传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 情感表达: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对色彩、声音、动作等细节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怒哀乐。
  • 文化意蕴:诗歌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罗水的传说等,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文化特色和社会风俗。

《惜红衣·楚中午日同赋》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