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水亭瀑布歌

天孙纤锦愁复愁,当窗轧轧逢牵牛。停梭一哂秋水阔,闻声对影私绸缪。
不知何人诉天帝,帝怒倒决银河流。浪花破蕊开顷刻,冰飞雪骇无停留。
乘槎之客疾归去,西池王母惊防秋。南来乌鹊相拍浮,三十六只芙蓉鸥。
是时共工氏,以头触不周。虙妃手抱一卷石,欲塞五城十二楼。
至今涓涓滴滴泐秋雨,虽有琼斤璧凿难补修。秦王开山五丁死,漏出一线如鸿沟。
沟水东西划江海,余支散入西南州。州人不知天水碧,唤作瀑布真奇绝。
耳如乖龙翻急雨,目如飞仙弄华雪。又如千军万马中,白战何曾持寸铁。
层层兜罗绵,屑屑真珠帘。行来夜郎国,读破《秋水》篇。
来牛去马渺何处,老鱼瘦蛟噤不前。虽有白玉京烂银峰,水精之宫琉璃之屏风,有此色皎洁,无此声{石官}䃧。
长桥蜿蜒微径通,山声水色天蒙蒙。孤亭一角耸而立,使我目千里穷,耳三日聋,开拓万古之心胸。
笔亦不能绘声,声亦轰无始终,仿佛关西大汉唱江东。
化为千百亿万右手乱拨琵琶铜。可惜奇境落天外,奇语横胸中。
李仙谢贼搜牢不及到,坐今匡庐天都龙湫雁宕一一欺英雄。
题诗上马掩耳走,萧萧万籁无人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水亭瀑布歌》是一首清代的文学作品。这首诗作由舒位创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深沉的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品简介
  • 作者背景:舒位,清朝著名诗人,顺天大兴(今北京)人,家居苏州。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成就,还曾担任过多个职务,包括翰林院编修等,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名人。他的生平经历和艺术造诣使他成为研究清代文化的重要对象。
  • 作品风格:《望水亭瀑布歌》展现了舒位典型的诗风——豪放而不失细腻,既充满壮阔的自然景观描绘,又不乏深藏的情感表达。诗中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1. 诗歌原文
  • 天孙纤锦愁复愁,当窗轧轧逢牵牛。停梭一哂秋水阔,闻声对影私绸缪。不知何人诉天帝,帝怒倒决银河流。浪花破蕊开顷刻,冰飞雪骇无停留。乘槎之客疾归去,西池王母惊防秋。南来乌鹊相拍浮,三十六只芙蓉鸥。
  1. 诗歌鉴赏
  • 自然景观描写:诗中通过对瀑布的生动描述,展现了一幅壮观的自然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那澎湃的水流之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震撼心灵的美感。
  • 情感表达:诗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喜爱以及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通过对比“天帝”的愤怒与自然的壮丽,诗人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以及对自然界力量的敬畏。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舒位生活在清朝的鼎盛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然而,这一时期也伴随着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抒发个人情感,寻求精神寄托。
  • 个人经历:舒位的个人经历也对其创作产生了影响。他曾任职翰林院编修等职,有机会接触到朝廷事务和官场文化,这些经历在他的诗作中也有所体现。同时,作为一个文人,他的旅行和游历也是其诗歌创作的重要源泉。
  1. 文化意义
  • 艺术价值:《望水亭瀑布歌》作为舒位的代表作之一,其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机会。
  • 历史影响:该作品不仅展示了清代诗歌的艺术成就,还反映了那个时期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文人的内心世界。它的历史价值在于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望水亭瀑布歌》作为舒位的一首杰作,无论是从艺术表现还是情感传递上都显示出了其非凡的价值。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生活、情感、宇宙观的深刻反思。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化的精髓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