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 · 鸳鸯

珍禽两两回翔。狎芳塘。惹得多情儿女,绣罗裳。
嗔伊并,惊伊散,忽分行。刚到荷花深处,又双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相见欢·鸳鸯》是一首由董元恺创作的词,收录于其作品集《苍梧词》中。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对鸳鸯在荷花深处嬉戏的画面,通过对鸳鸯动作和周围环境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和谐而美丽的自然景象。

从文学价值来看,《相见欢·鸳鸯》是董元恺借物抒情、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通过鸳鸯这一意象,词人表达了对爱情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董元恺作为清代诗人,其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还包含了丰富的时代背景和生活哲理,使得这首歌曲不仅仅是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考。

从艺术手法上讲,《相见欢·鸳鸯》运用了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心理描写来构建画面,使读者能够在想象中感受到那温馨而又略带哀愁的场景。词中的“珍禽两两回翔”等句子,形象地勾画出鸳鸯轻盈的身姿,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通过对儿女们多情的反应和鸳鸯的动态描述,词人巧妙地将观者的思绪引向内心深处,唤起共鸣。

从历史和文化意义来看,《相见欢·鸳鸯》不仅是董元恺个人的文学创作,也是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瑰宝。它的问世有助于人们了解清朝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同时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相见欢·鸳鸯》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中国传统诗词的演变过程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见欢·鸳鸯》是董元恺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文学技巧,创造出的一首表达深情厚谊、展现自然之美的佳作。它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后世提供了一个审视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