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含烟 · 至日韶阳见柳

韶阳柳,季冬时。摇曳青青如许,添来宫线织成丝。舞腰肢。
寒塘绿映春波晓。镇日黛眉颦笑。不吹风雪却吹烟。曲江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柳含烟·至日韶阳见柳》是清代诗人董元恺创作的一首古诗词。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歌的相关内容,包括其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诗歌原文
  • 韶阳柳,季冬时:描述的是冬季的景色,通过“至日”二字突出了季节的转换和时间的流逝。
  • 摇曳青青如许:形容柳枝随风轻轻摇摆,展现出生机与活力。
  • 添来宫线织成丝:比喻柳枝如同宫女的衣带,柔软而有弹性,增添了几分柔美的气息。
  • 舞腰肢:形象描绘柳枝随风起舞的姿态,生动传神。
  • 寒塘绿映春波晓:以寒塘和春波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面。
  • 镇日黛眉颦笑:用“镇日”表示持续的状态,暗示着诗人对这一美景的深情寄托和欣赏。
  • 不吹风雪却吹烟:既展现了自然的宁静,又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某种微妙情感或哲思。
  • 曲江边:指明了地点,使得整个意境更加完整和具体。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人巧妙地使用“寒塘”、“春波”、“风雪”等意象,构建了一个既寒冷又富有春天气息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
  • 语言简练: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但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使得整首诗既有诗意又不失深意。
  • 韵律和谐:诗的结构和韵脚安排得体,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优美,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1. 文化价值
  • 自然描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情感表达:反映了诗人在特定季节中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其复杂的情感纠葛和精神追求。
  • 历史背景:作为清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提供了重要资料。
  1. 文学地位
  • 作为清代诗词的代表之一,其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柳含烟·至日韶阳见柳》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研究清代诗词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柳含烟·至日韶阳见柳》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它是董元恺对自然美景的一种独特诠释,也是清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