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亭登望湖亭

咫尺烟云万状。摇曳帆樯百丈。放眼是江南,隔断一湖波浪。
碧浸芙蓉春涨。白映楚天空漾。愿借马当风,安稳行人无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董元恺并非无法回答,而是他的作品《荆州亭·登望湖亭》被提及。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董元恺,字舜民,号子康,武进(今属江苏)人。顺治十七年(1660年)举人,仕途多舛。董元恺筑苍梧别业,有归隐之志。他的词作以抒发身世之感为主,兼有游历燕赵秦晋等地的经历。
  2. 作品原文及赏析:《荆州亭·登望湖亭》是董元恺的代表作之一。咫尺烟云万状,摇曳帆樯百丈。放眼是江南,隔断一湖波浪。碧浸芙蓉春涨,白映楚天空漾。愿借马当风,安稳行人无恙。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站在望湖亭上,眺望远方景色的心境。诗中的“咫尺烟云万状”展现了诗人视野的广阔;“愿借马当风,安稳行人无恙”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旅途平安的祝福。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体现了董元恺作为一位文人的才情和胸襟。
  3. 艺术特色:在艺术形式上,《荆州亭·登望湖亭》继承了古诗词的传统风格,采用了传统的词牌名“荆州亭”,这是一首双调四十六字的词,前后各四句、三仄韵。这种形式使得诗歌结构紧凑,音韵和谐,便于吟诵。同时,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将江南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内心世界完美融合在一起,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之情。

董元恺的《荆州亭·登望湖亭》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