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 · 窗前

簸钱年纪只些些。垂鬟鬓未鸦。别来几度海桐花。窗前细认他。
奁镜畔,绣帘遮。妆成覆额纱。一枝春色落谁家。眉边散晓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阮郎归·窗前》是董元恺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介绍:

  1. 诗人生平
  • 基本信息:董元恺,字舜民,号子康,武进(今属江苏)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曾在顺治十七年(1660年)举人。然而,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多次遭遇挫折,后筑苍梧别业,流露出归隐之意。
  • 文学成就:《苍梧词》十二卷是董元恺的代表作之一,其中《阮郎归·窗前》便是其中的一篇杰作。这首词以其深情婉约的风格,展现了董元恺独特的艺术魅力。
  1. 作品原文
  • 簸钱年纪只些些。垂鬟鬓未鸦。别来几度海桐花。窗前细认他。
  • 奁镜畔,绣帘遮。妆成覆额纱。一枝春色落谁家。眉边散晓霞。
  •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窗前的情景。她回忆起与爱人分别的日子,通过窗前的海桐花和妆容的细节,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未来的期许。
  1. 情感表达
  • 怀旧与思念:诗中的“别来几度海桐花”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一枝春色落谁家”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 期待与憧憬:尽管诗人曾经历仕途坎坷,但他并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中“妆成覆额纱”一句,暗示了诗人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待。
  1. 文化意义
  • 词的发展:董元恺的这首《阮郎归·窗前》不仅展示了其个人的艺术造诣,也为后世研究宋词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它体现了古代文人在政治动荡时期对精神家园的坚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诗词鉴赏: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宋代词人苏轼的创作风格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够体会到董元恺词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阮郎归·窗前》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词作,它是董元恺对人生、爱情和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艺术表达。通过这首词,人们可以窥见一个历史时期的文人风采,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