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渡 · 松陵舟中送别

吴江碧,吴山青。兰风起,满洞庭。骊歌愁绝不堪听。从兹去,郎乘马,妾扬舲。
还则愿。尘吹转。辙迹随郎近远。怀明月,指双星。相向冥。郎抱影。妾倚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芳草渡·松陵舟中送别》是清代董元恺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其深情而婉转的笔触,描绘了一对恋人在别离之际的情感和景致。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董元恺,字舜民,号子康,生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卒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董元恺是武进(今属江苏)人,也有一说是吴县人。他出身于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家庭,曾参与科举考试,但仕途多舛,后筑苍梧别业,有归隐之志。他的词作深受其个人经历与情感的影响,因此作品中往往透露出深沉的身世之感。

  2. 作品原文:吴江碧,吴山青。兰风起,满洞庭。骊歌愁绝不堪听。从兹去,郎乘马,妾扬舲。还则愿。尘吹转。辙迹随郎近远。怀明月,指双星。相向冥。郎抱影。妾倚形。

  3. 词的鉴赏:《芳草渡·松陵舟中送别》是董元恺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摹与人物情感的渲染,展现了一幅离别时的悲凉画面。诗中“吴江碧”与“吴山青”不仅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的宁静美景,也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忧愁。“兰风起”与“满洞庭”则营造了一种浩渺宽广的意境,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离愁别绪。“骊歌愁绝”更是凸显了离别时刻的无奈与悲哀。整体上,该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语言,成功地传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与不舍。

《芳草渡·松陵舟中送别》作为董元恺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该词的深入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也可以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与美学的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