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春情,细雨丝丝如织。带瞑连阴天做黑。红尘紫陌,染就迷离色。阑干外、困柳欺花无力。
此际佳人,泪痕同湿。低飞燕子偏怜惜。乍眠还醒,往事难重忆。频怅望、芳草王孙消息。
殢人娇春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殢人娇·春雨”是一首词,由诗人董元恺创作。这首词作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展现了作者董元恺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体验和艺术风格。
董元恺的生平经历颇为坎坷,他是一位武进(今属江苏)人,生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的举人。尽管仕途并不顺畅,但董元恺却有筑苍梧别业、归隐之意。他的文学成就颇高,除了《殢人娇·春雨》之外,还有《苍梧词》十二卷,显示了他的文学才华。
《殢人娇·春雨》的词意深远,通过描绘春雨细密、柳树无力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情感的回忆与留恋之情。词中的“低飞燕子偏怜惜”,透露出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频怅望、芳草王孙消息”,则表达了作者对于逝去时光的无限遐想。这种细腻的情感描写,不仅反映了董元恺的个人情感世界,也折射出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普遍情怀。
从历史角度来看,董元恺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特点,使得他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董元恺的一生虽然充满波折,但他的作品却能够跨越时空,触动后人的心灵。他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个人情感与时代变迁之间的复杂关系,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传承。
《殢人娇·春雨》不仅是董元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时代背景下的产物。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不仅能够了解董元恺的文学成就和艺术特色,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