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金船 · 舟上十八滩

惊涛急溜淙淙响。喷沫鱼龙漾。大滩十八馀滩百,更惶恐难傍。奇峰扑面,恰与船头相向。船尾裂云穿石,如在天上。
长年贾勇声偏壮。齐踏千层浪。盘涡笑撇双兰桨。似布帆风扬。席帽轻衫,独倚舵楼凄爽。忽忆那呵一曲,夜静犹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劝金船·舟上十八滩》是清代诗人董元恺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董元恺,字舜民,号子康,武进(今属江苏)人,一说为吴县人。他是一位多舛的仕途人物,曾筑苍梧别业,有归隐之志。其作品多反映了他游历燕赵秦晋时的身世之感,并融入了其中。《劝金船·舟上十八滩》就是其作品中的一首。
  1. 诗词原文
  • 惊涛急溜淙淙响。喷沫鱼龙漾。大滩十八馀滩百,更惶恐难傍。奇峰扑面,恰与船头相向。船尾裂云穿石,如在天上。长年贾勇声偏壮。齐踏千层浪。盘涡笑撇双兰桨。似布帆风飏。席帽轻衫,独倚舵楼凄爽。忽忆那呵一曲,夜静犹唱。
  1. 创作背景
  • 关于《劝金船·舟上十八滩》的创作背景,古诗词网提供了详尽的信息。该词作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董元恺被举人为官后不久,仕途并不顺畅。他筑造了苍梧别业,表现出归隐之意。同时,他也曾游历燕赵秦晋等地,因此他的词作中融合了他对世事的感慨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1. 作品鉴赏
  • 《劝金船·舟上十八滩》以其雄浑的笔调、生动的描绘和深邃的主题而著称。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惊涛骇浪中的惊险景象,以及他在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特别是“长年贾勇声偏壮”一语,更是体现了董元恺那种敢于挑战、敢于拼搏的英雄气概。

《劝金船·舟上十八滩》不仅是董元恺个人情感和艺术风格的体现,也是清代词坛的一个缩影。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主题思想,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读者和研究者来说,深入研究和欣赏这首词作,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还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