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垣春初六日立秋归舟,偶和周清真韵

爽气生兰野。飘细雨、孤帆卸。蝉声曳树,燕飞掠水,远村如画。便桃笙、葵扇如遥也。独把乌丝挥洒。
怪金风、初欲动,不禁悲秋重写。蓦忆镜中人,自来好、绣阁幽雅。多病为闲愁,怯初长此夜。记来朝、巧时良日,初临好、排待针楼下。寄语归期近,向罗衣再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塞垣春·初六日立秋归舟偶和周清真韵》是清代诗人邹祗谟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下面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邹祗谟,字士,号程村,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他出身于文人世家,自幼受诗书熏陶,其文学成就在清代文坛上享有盛誉。
  1. 诗词原文
    爽气生兰野。飘细雨、孤帆卸。蝉声曳树,燕飞掠水,远村如画。便桃笙、葵扇如遥也。独把乌丝挥洒。怪金风、初欲动,不禁悲秋重写。蓦忆镜中人,自来好、绣阁幽雅。多病为闲愁,怯初长此夜。

  2. 诗词赏析

  • 景物描绘:词中开篇即用“爽气生兰野”勾勒出秋天清新的气息,紧接着“飘细雨、孤帆卸”将读者引入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随后“蝉声曳树,燕飞掠水”进一步渲染了秋季的生机与活力。
  • 情感抒发:作者通过“独把乌丝挥洒”表现出自己在艺术创作中的孤独与执着,“不禁悲秋重写”则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哀叹。结尾部分,“蓦忆镜中人,自来好、绣阁幽雅”透露出一种怀旧的情感以及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留恋。
  •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流露,传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及对自然变化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经历的深刻理解和自我情感的真挚表达。
  1. 文化背景
  • 《塞垣春·初六日立秋归舟偶和周清真韵》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邹祗谟曾在顺治十五年戊戌(1658年)中进士,之后在官场上有过短暂的仕途经历。他的文学创作不仅受到个人经历的影响,还深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人群体的影响。
  1. 艺术特色
  • 在艺术表现上,邹祗谟的这首词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如“蝉声曳树”、“燕飞掠水”等,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丰富了词的内涵,也增强了词的表现力。同时,通过对自然界元素的精细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美的敏感捕捉能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塞垣春·初六日立秋归舟偶和周清真韵》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吸引了读者的关注,更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文化视角影响了后世。通过学习这首诗作,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