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梧桐咏美人蕉

青女惊蝉,素娥辞燕,又是华年荏苒。绣阁前、依约见分明,翠袖轻匀霞脸。夜深几度翩跹,乍见红玉,临风欲掩。十二朱楼,肠断秋风,斗帐垂垂摇艳。
宝靥慵妆,佳人对镜,还把芳姿细念。谁问种,自知名忍,揉碎瑶翻香滟。绛树清歌欲罢,红儿百首才新赋,又恰是、两三黄蝶,映丹珠一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击梧桐·咏美人蕉》是清代诗人邹祗谟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邹祗谟,字士,号程村,武进人。他是顺治十五年戊戌(1658)年的进士,有《远志斋集》传世。
  2. 词作内容:《击梧桐·咏美人蕉》描写了秋天夜晚的景象,其中“青女惊蝉,素娥辞燕,又是华年荏苒”等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夜深几度翩跹,乍见红玉,临风欲掩”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美人蕉的美丽及其与环境的和谐相处。词中的“十二朱楼,肠断秋风,斗帐垂垂摇艳”则反映了词人在秋夜中的情感体验。最后部分通过“谁问种,自知名忍,揉碎瑶翻香滟”,“绛树清歌欲罢”,将词人的情感和艺术创作推向高潮。
  3. 艺术价值:邹祗谟的词作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成就。他擅长采用清新脱俗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使得他的诗词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击梧桐·咏美人蕉》作为他的作品之一,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世界。
  4. 文化意义:在传统文化中,诗词是传达情感、抒发志向的重要方式之一。邹祗谟的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美人蕉的细致描述,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氛围。同时,这首词也是研究清代词学、审美趣味和文化背景的重要文献资料。

《击梧桐·咏美人蕉》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也是了解清代文人生活和情感世界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