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女惊蝉,素娥辞燕,又是华年荏苒。绣阁前、依约见分明,翠袖轻匀霞脸。夜深几度翩跹,乍见红玉,临风欲掩。十二朱楼,肠断秋风,斗帐垂垂摇艳。
宝靥慵妆,佳人对镜,还把芳姿细念。谁问种,自知名忍,揉碎瑶翻香滟。绛树清歌欲罢,红儿百首才新赋,又恰是、两三黄蝶,映丹珠一点。

【注释】

①青女:指月。素娥:指嫦娥。惊蝉:形容月亮明亮,惊动了蝉鸣。华年;青春。荏苒:流逝。绣阁:指女子的闺房。依约:隐约的样子。②夜深:深夜。几度:多次。红玉:指美女。阑干:栏杆。斗帐:帷帐。③宝靥:指女子脸上的酒窝。慵妆:懒散地化妆。芳姿:美好的身姿。揉碎瑶:比喻女子的香气。翻香滟:形容香气扑鼻。绛树:指代歌女。清歌:清丽的歌声。百首:很多篇。新赋:新的诗歌。两三:指两三个。黄蝶:指舞女的衣服。丹珠:红色的珍珠。一点:指美人的眼睛。④青女:指月亮。素娥:指嫦娥。惊蝉:形容月亮明亮,惊动了蝉鸣。华年;青春。荏苒:流逝。绣阁:指女子的闺房。依约:隐约的样子。②夜深:深夜。几度:多次。红玉:指美女。阑干:栏杆。斗帐:帷帐。③宝靥:指女子脸上的酒窝。慵妆:懒散地化妆。芳姿:美好的身姿。揉碎瑶:比喻女子的香气。翻香滟:形容香气扑鼻。绛树:指代歌女。清歌:清丽的歌声。百首:很多篇。新赋:新的诗歌。两三:指两三个。黄蝶:指舞女的衣服。丹珠:红色的珍珠。一点:指美人的眼睛。赏析:此词是一首咏物词,借对梧桐、美人蕉、秋夜、红衣舞女的描写,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思乡情怀。

【译文】

月色明亮,使树上的蝉儿都感到惊讶,月色明亮使天上的嫦娥都感到惊讶;又是一个秋天来临了。

绣楼前,月光下,隐隐约约看见她的容颜,她那轻盈的衣袖,如霞光般美丽,她那美丽的脸儿,如霞光般美丽。

深夜里,她翩翩起舞,忽见红衣美女,临风欲掩;十二朱楼中,她肠断秋风,斗帐垂垂摇艳。

宝靥慵妆,佳人对镜,还把芳姿细念;谁问种,自知名忍,揉碎瑶翻香滟。

绛树清歌欲罢,红儿百首才新赋,又恰是、两三黄蝶,映丹珠一点。

【赏析】

此词为咏物词,借对梧桐、美人蕉、秋夜、红衣舞女的描写,抒写了作者深沉的思乡情怀。

“青女惊蝉,素娥辞燕,又是华年荏苒。”词人首先写景起句,描绘了一个清新幽静的环境:碧空如洗,月挂高空,银辉洒在梧桐树上,惊飞了树上的知了,惊落了天上的燕子。“青女”与“素娥”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她们的惊飞和辞别,既写出了月色的明丽可爱,又暗示出时光的流逝之速。接着词人写到人物的活动,“绣阁前、依约见分明,翠袖轻匀霞脸”,一个“见”字写出了人物活动的频繁和频繁的程度,也表现了人物活动的时间之长和空间之广。“夜深几度翩跹,乍见红玉,临风欲掩”三句描写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其中“几度”二字用得非常精当,写出了人物在月下活动的频繁程度,而“临风欲掩”则表明了人物在月下活动后的一种感受。最后两句是词人对人物活动的进一步描写:“十二朱楼,肠断秋风,斗帐垂垂摇艳。”这里写的仍是人物的活动,但比前面更加具体和生动了,特别是“斗帐垂垂”一句,将斗帐的形象勾勒得十分鲜明,使人如睹其形,如闻其声。

“宝靥慵妆,佳人对镜,还把芳姿细念”三句写人物的内心世界:金钗半摘,淡抹蛾眉,对着镜子,端详着自己的芳容美态,不禁暗暗地叹息自己的命运不好,真是“自嗟薄命”。这两句是词人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描写,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更突出了她那种悲苦和无奈的心情。最后两句是词人对她的进一步描写:“谁问种?自知名忍,揉碎瑶翻香滟。”这三句是对人物的议论和评价,既是对她的肯定,也是对她的否定。“谁问种?”是说世人不知道她是谁种的美人蕉,“自知名忍”,意思是说她知道自己的身世,所以她没有像其他的女子那样娇柔做作,而是大胆直露自己的真实面目,“揉碎瑶翻香滟”,意思是说她虽然天生丽质,却毫不掩饰自己的美,而是尽情地展示着自己青春的美丽,充分表现出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绛树清歌欲罢,红儿百首才新赋,又恰是、两三黄蝶,映丹珠一点”三句是词的结尾部分,也是全词最精彩的部分,其中既有词人的想象描写,又有词人的直接抒情。“绛树清歌”,是说歌舞的女伴唱起了优美的歌曲,“红儿百首”,是说歌舞的女伴唱了很多的歌儿,“才新赋”,是说这些歌儿都是新近创作的,“两三黄蝶”,是说那些蝴蝶飞舞起来衬托着歌声的美,“丹珠一点”,是说那些蝴蝶飞舞时正好落在了美人的眼上。这里词人运用了许多的修饰语和比喻句来描写歌舞的女伴唱的歌曲和舞动的蝴蝶,使整个场景显得更加美好和动人。

这首词语言优美细腻、形象生动鲜明,尤其是对人物动作及心理活动的描写,十分传神逼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